金陵大学与中国教育电影.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陵大学与中国教育电影

金陵大学与民国教育电影14届微电影与媒体创意 孙国玺(一)初步发展期(1918年——1937年)金陵大学,一个逝去的传说,它的文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的教育系,农学院,农学院林学系,理学院电机系,化工系等系分出,和南京大学等有关大学相关院系组建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等校。电影与广播专修科迁至北京组建北京电影学院。金陵大学对中国早期电影的提倡及实践不容小觑,在中华民国提出“教育救国”的号召后,金陵大学也被这种良好的风气所感染,大学也成为了教育电影的摄制基地。金陵大学在当时各高校中最先提倡并摄制教育影片。该校的分为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三个专业学院,每个学院都设推广事业以从事社会教育。最早涉足教育电影业的是金陵大学的农学院,他们从1922年就开始兴办教育电影,主要以农业推广为目标,针对农民观众。金陵大学三位大学生在郭凤仁教授指导下完成一部教中国棉农种良种棉花的教育电影,在中国良种棉推广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教育电影也由此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孙熹圣是最早和电影结缘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第一次看电影和碰到电影机是1898年,当时第一次看到了电影的孙熹圣充满了激动。他是第一个把外文“CINEMA”叫“电影”的中国人。1903年,他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学课堂中放映电影的中国教师,他也是南京金陵大学前身汇文书院“校园电影”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他的儿子孙明经也深受父亲感染,自儿时始,对照相和电影就发生了浓厚兴趣。孙明经早慧,5岁入初小,10岁入初中。孙熹圣经常到各地讲学和考察,为使儿子广见识,每次出行都带孙明经同行,并告诉儿子“多看照片和电影对广见识大有好处。”1915年,孙熹圣第一次带儿子在金陵大学校园中看了由学生放映的“校园电影”。而教育农民种植优质棉的教育电影深深打动了年仅8岁的孙明经,从此心中为自己确立志向,“将来要做一个专门研究电影的学者”。后来他解释了农学院为什么要推广教育电影: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其后,教育电影事业在理学院开花,当时金陵大学化学系主任唐森美教授有一次在上海借了几本教育电影,在他的课室中试用,效果很好,变向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博士推荐。魏学仁院长认为这些影片是加强理科教学无上的利器,当时便决定购买柯达a型无声放映机一架和柯达教学影片数本“就以科学片辅助理化,生物,地质各科的教学”开始了教育电影的拍摄。这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有教学影片和放映设施的开始。时至今日,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在使用投影仪来方便教师教学指导,后来研究表明视频教学的效果比文字教学的效果更适合让学生接受,魏学仁院长的这一做法是明确之举。而且柯达a型放映机是柯达出品的16毫米放映机中最早的。金陵大学放映教育影片因此也是在中国有组织的提倡16毫米片型的开始。如今,还有很多电影爱好者在购买收藏这种放映机,现在依旧价格不菲。刚开始,“金陵大学的教育影业还谈不上任何规模,物理系的刘硕甫教授(当时还是助教)便是放映员。……这时大部分放映工作限于理学院的各课程中,以后南京各中学渐加注意,乃要求让学生结队来校观览。要看的学生渐次增加,服务不能不再度展开,乃专聘放映员一人,轮流到各中学去放映,并且请化学系潘澄侯教授主持放映簿记。”他们“,每月在校映放一次,招待附近中学学生来参观。鉴于人数激增,便每月派人到中学校映放一次。”由于柯达教学片原是英文的,拿到中学去放映便感到有些不适当,金陵大学理学院遂与柯达公司合作,将该公司的教学电影部出品的字幕翻译译为中文并编以说明,这工作一直继续到抗战开始,共翻译了60余本(柯达教学片全是每部一本,每本400英尺,放映15分钟)。战区国内流通的教学影片有半数是金陵大学翻译的柯达教学片,成为当时各地重要的教育影片片源。1934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理学院合作完成稿本并参与制作,而由中央电影场负责摄制的教育影片《农人之春》在国际农村电影国际比赛会上获得三等奖,并得以在北京车站广场放映。这极大鼓舞并增强了高校自办教育电影的信心。金陵大学理学院在1934年便开始了自制教育影片的工作。孙明经说:“当时所有的设备真是及其可怜,既没有摄影场,更没有演员,亦没有资本。设备方面仅有一个柯达k型摄影机,和二百尺片子。这初期摄影工作由潘澄侯教授主持,曾摄成《国术》,《童子军》,《水泥》三片,生物系的范谦衷教授也在上面花了不少工夫。”1935年冬,金陵大学又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合作,另组合作委员会,并聘请孙明经“专司其职”。此外,金陵大学理学院的教育电影事业也同国民党教育部的控制和推动息息相关。1936年,金陵大学理学院的教育电影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遂增聘摄影师段天育,邱锦义,蒋滋寿三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