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空论,正视历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避开空论,正视历史.doc

避开空论,正视历史   【摘要】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中具有争议的课题之一,张彩霞等新著《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从古今中外的大量具体翻译现象出发,进行调研,梳理,阐明了自由派翻译在历史及当今翻译学研究中的地位。本文就该书的价值进行简要评论。   【关键词】翻译标准;翻译传统;自由派翻译      这些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可以说出现了一个高潮,讨论翻译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林林总总,不计其数。研究热当然是好事,但也存在着个别不太好的倾向:   “现在我们的翻译研究较多的是介绍与解释西方翻译理论的概念与命题,这对翻译学建设有参照作用,但不应成为主流,而应认真地从中外翻译史、翻译理论史以及翻译界现状中寻找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梳理材料,探索规律,从而检验、修正、补充甚至推翻已有的理论(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同时创建自己的范畴、命题和理论系统,这应该成为我们翻译研究的主流”(见杨自俭为该书写的序言)。   笔者同样不满于当前的这种研究状况,因此一见到由外研社出版的这本新书――《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不由得感到一阵欣喜。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回避了纠缠不休的空论,而将全部精力用于整理和分析中外历史上的翻译现象本身。   没有偏见,还原真相。关注翻译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早就有不同的翻译主张,而且这些不同主张之间经常产生激烈的论争。为了一劳永逸地形成一个终极的翻译标准,多少代人前仆后继,朝着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努力,因此也就有了“直译”和“意译”、 “文”与“质”、“形似”与“神似”、“语言学派”与“文艺学派”等争论。长期以来,为了寻找一个“绝对化”的标准,人们甚至要戴上有色眼镜去甄别、遴选可以支持个人主张的材料,于是有些翻译现象往往会被人为地疏漏掉,似乎这些被遗漏的材料上不了大雅之堂。即使有时候读者能见到这样一些属于“旁门左道”的翻译观点和表现,多数情况下看到的往往是这些观点和译法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于是乎,养成了一种习惯,人们对某些翻译现象开始熟视无睹,甚至于讳莫如深。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本书中,好多以往为人所不齿的翻译现象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都获得了客观而公允的分析。我们看到,由于避开了翻译标准孰是孰非的无谓争论,张彩霞及其课题组获得了审视古今中外各种翻译现象的自由视角。既然回避了空论,那么也就不再允许偏见存在,因此传统上大力弘扬或否定的翻译观念都进入了考察范围,除中文资料外,书中汇集了大量源自英文、日文、俄文等的第一手资料,各种各样的翻译主张都有为自己申辩的话语权,这样便还原出翻译历史的真相。相对于当前的翻译研究而言,仅从书中丰富而翔实的例证材料看,便可以说张彩霞及其课题组确实做了一件拓荒性的工作,同时也可见他们令人钦佩的学术勇气。   以事实为根本,结合译学研究新成果,对“正统”之外的翻译表现作出体现着开放性和多元化指导思想的合理解释。翻开这本厚达五百多页的著作,读者看到的是古今中外的一些翻译现象,这些现象的生成不仅仅是由于译者,还可能由于时代、民俗、宗教、政治等诸多的独特性。譬如,仅考察译本要适应或迎合译入语国家时代文化特点这一方面,就可以从书中找到古今中外的多种实例。在中国的佛经翻译史上,东晋时期的竺佛念、鸠摩罗什等人,译经时存在着对原文进行删略或增添的情形,其动机则是为了不违背中土儒家文化和道德观念。不管多么奇怪,但我们无权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同一本经书,在数百年间有了不同的译本(包括唐代的玄奘译本),但仍以东晋鸠摩罗什的译本为最受欢迎。到了二十世纪初期,译本仍然要考虑译入语国家的时代文化习俗,否则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从人们对当年林纾、杨紫麟等人翻译的同一部小说的不同评价就可以看出。在翻译英国哈葛德的《迦茵小传》时,杨紫麟和包公毅或许虑及时代伦理道德规范与所译小说内容间的矛盾,对原文内容作了删节,竟然受到欢迎和吹捧。1905年林纾推出《迦茵小传》的全译本,却因为没有删略有关情节而招来一顿臭骂:   “这便引起了卫道者的攻击,寅半生(即钟骏文)是其代表。寅半生在《读〈迦茵小传〉两译本书后》中云:吾向读《迦茵小传》而深叹迦茵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中之天仙也;吾今读《迦茵小传》,而后知迦茵之为人淫贱卑鄙,不知廉耻,弃人生义务而自殉所欢,实情界中之螽贼也。此非吾思想之矛盾也,以所见译本之不同故也。……今蟠溪子所谓《迦茵小传》者,传其品也,故于一切有累于品者皆删而不书。而林氏之所谓《迦茵小传》者,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迦茵有知,又曷贵有此传哉!”   林纾译本引来的讨伐和谴责显然不能归咎于译者,而是特殊时代的道德伦理观念在作祟。本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历史上这样一些相类似的现象:哲罗姆翻译《通俗拉丁文本圣经》,虽背离了原本《七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