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核桃蛀干害虫白条天牛的分类特征分析研究.doc
PAGE PAGE 4 贵州省核桃蛀干害虫白条天牛的分类特征分析研究 摘要:指出了核桃蛀干害虫白条天牛是制约贵州省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精准鉴定其种类,选用危害核桃的白条天牛测量核对其颊、触角、前胸背板斑纹、鞘翅斑纹、鞘翅基部瘤突、中胸后侧片、前足第1 跗节等种间分类特征,比照相似天牛种类文献描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贵州省核桃的天牛为云斑白条天牛,习惯上称为云斑天牛。 关键词:白条天牛;分类特征; 云斑天牛 中图分类号:S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 1 引言 核桃树是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 “四大干果”,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等40多个国家[1]。随着人们对核桃高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加上核桃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核桃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核桃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核桃销售市场前景较好。贵州省山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核桃产业种质的优越条件,但在发展核桃产业规模化栽培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核桃蛀干害虫白条天牛的危害是制约贵州省核桃发展的瓶颈。而白条天牛属昆虫全球已记录52种,中国分布有10种。不同的白条天牛危害树种不一,如: 多斑白条天牛严重危害山东的白蜡树和我国北方核桃的生产;云斑白条天牛却严重危害我国南方核桃生产;黄八星白条天牛在广州等地主要危害小叶榕、大叶榕、桂木等桑科植物[2~16]。这几种天牛的外部形态相似,为准确鉴定危害贵州省核桃树的白条天牛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我们对其成虫进行了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研究选用遵义县、仁怀市、赫章县采集的核桃蛀干害虫白条天牛成虫标本15只,其中遵义县5只,仁怀市5只,赫章县5只。用肉眼直接观察外部形态,通过核对相似天牛种类文献描述进行鉴定。测量核对其颊、触角、前胸背板斑纹、鞘翅斑纹、鞘翅基部瘤突、中胸后侧片、前足第1 跗节等种间分类特征的外部形态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选用的白条天牛外形特征为:①体背面灰白色毛,体腹面浅褐色毛;②复眼下叶与颊长之比在2.3~2.6之间;③触角仅下沿具微刺;④前胸背板斑纹肾形,相距较远,白色或桔黄色,中胸后侧片密被白毛,鞘翅被灰色毛,鞘翅斑纹大而不规则,端斑长形,毛色黄色或白色,5个主要斑纹曲线排列,附属有几个不规则小斑;⑤鞘翅基部颗粒状瘤突大而密,鞘翅基部颗粒状瘤突的区域小于1/4;⑥鞘翅端部形状斜截或平截,缝角有明显刺突;⑦前足跗节第1节外端角不具指突。 4 结论 以上特征均符合云斑白条天牛形态特征描述。结果表明:贵州省危害核桃的蛀干害虫是白条云斑天牛,习惯上称为云斑天牛。 参考文献: [1]张卫星.我国核桃的发展现状[J].现代园艺,2012(21). [2]夏永刚,张玉荣,钟武洪,等.云斑天牛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9(5). [3]嵇保中,钱范俊,严敖金.云斑天牛研究方法的改进[J].森林病虫通讯,1996(1). [4]钱范俊,袁俊杰,叶中亚,等.云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源对扩散危害影响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2). [5]孙巧云,赵自成.云斑天牛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1(2). [6]樊美珍,李农昌,郭 超.云斑天牛防治试验[J].经济林研究,1987(2) [7]刘凤华,王新亮,刘 涛,等.云斑天牛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 [8]杨 桦,杨 伟,杨春平,等.室内条件下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2012(1). [9]林培录,王晨冰,张辉元.甘肃文县核桃园云斑天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中国果树,2012(2). [10]郭晓滨.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12(6). [11]夏永刚,张玉荣,钟武洪,等.云斑天牛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9(5). [12]梁潇予,杨 伟,杨远亮,等.云斑天牛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性[J].昆虫知识,2008(1). [13]李 娟,王满?铮?张志春,等.云斑天牛成虫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J].林业科学,2008(6). [14]李建庆,肖兴翠,李春庆,等.云斑天牛对杨树、核桃、白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8(3). [15]任艳艳.核桃云斑天牛的综合防治[J].农家科技,2007(6). [16]喻锦秀,张玉荣,钟武洪.云斑天牛在杨树上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J].湖南林业科技,2007(5) Abstract: We pointed out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