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pdfVIP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pdf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3期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SOUNDS OF NATURE) 夏小燕 XIA Xiao--yan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 内容提要:本文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作了回顾,概述了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 的历史背景,列举了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总结得出中西融合与民族化实践是这 个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规律进行一次 再认识。 关 键 词: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 声乐体裁 中西融合 民族化实践 艺术歌曲是一种外来的声乐体裁,在德国叫做Lied,在法国称为chanson,在英美则是art song, 其渊源或许可以追溯到西方中世纪世俗以方言为歌词的爱情歌曲。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 (Hagdn,Franz Joseph l732—1809)、莫扎特(Mozart,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贝多芬 (Beethoven,Ludwig Van l770—1827)都曾写过不少此类作品,他们的创作实践预示了艺术歌曲日 后的发展方向。到了十九世纪,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终于在舒伯特(Schubert,Franz l797 — 1828)的天才音乐创作中,使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得以确立,成为可与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相媲美 的音乐体裁。相继其后的舒曼(Schumann,Robert l810一l856)、勃拉姆斯(Brahms,Johannes l833 一 l897)、胡戈·沃尔夫(Wolf,Hugo l860一l903)、里查·施特劳斯(Strauss,Richard l864—1949) 等作曲家的写作,也使得艺术歌曲的创作更趋丰富并缤纷多姿。 艺术歌曲因其表现手段和表演形态的独特性,使其有别于其它的声乐艺术体裁。艺术歌曲并不 是对艺术性较强的歌曲的泛称,更与口耳相传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民歌有所区别。总的说来,艺术歌 曲大致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歌词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歌,往往侧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强调感 情的抒发,同时能给音乐的表现以广阔的空间和施展的余地;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深入细致地刻划 出诗的意境,做到音乐与歌词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伴奏在音乐的总体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气氛 渲染、意境烘托的手法下,更深层地对歌词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开掘,与声乐旋律一起完成音乐形象塑 造,两者密不可分;艺术歌曲演出的场合大多在中小型的音乐会上,具有一定的室内性,表演形式通常 为独唱,演唱者可以改变作品的调性以适应本人所属的声部,符合自身的嗓音特点,但不能对音乐或 歌词作任何的改动。 总之,艺术歌曲是一种个性独特,艺术上要求工致精到,深刻,格调高雅的声乐艺术体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王国,富有作诗、吟诗、唱诗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即已编订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计三百。五篇,其中大雅、小雅和颂语言较为丰富,是贵族文人专为宫廷 或社祭场合所作的歌诗乐。而战国时期的“楚声”,则是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一种创作,从成语典 故“曲高和寡”的寓意来看,当时已出现了艺术性较高的歌诗音乐。汉代以来的琴歌和唐宋时期以来 收稿日期:2003—06—13 中图分类号:J609.2/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30(2004)03—0084—08 作者简介:夏小燕(1970一),女,江苏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讲师(上海,20001)。 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 的部分可以吟唱的诗词,如《阳关三叠》(SE维词)、《渔歌调》(原名为《渔翁》,柳宗元诗)等古曲,更将 作诗填词达于一个辉煌的时代,它们已经初步显现了艺术歌曲的某些特征与风貌。 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虽涌现出众多的优秀诗人和作品,但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的封闭,阻碍 了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使得我们在音乐方面“虽然有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丰富的民族 音乐遗产,但是我们还没有产生像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那样伟大的作曲家,也没有自己一套 完整的作曲理论体系,没有自己的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与专业学校,连记谱法都极不准 确”①。所有这一切,致使艺术歌曲长期徘徊,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才得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