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五年元月五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
論 語(十一)
莊子天運篇─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見老聃。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
史記老子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孔子家語觀周第十一篇─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
史記孔子世家─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
白虎通義─師弟子之道有三。論語:「朋友自遠方來,朋友之道也。」又曰:「回也視予猶父也,父子之道也。以君臣之義教之,君臣之道也。」
呂純陽祖師─稱師者有三:一局外人稱曰師輔。輔,輔助也;二局內人稱曰師傅。傅,訓人也;三弟子稱曰師父。父,父師也,弟子事師如父故。
「六十而耳順。」
語譯─「到了六十歲,別人對我的批評,都有辦法聽入耳,不會動心、生氣。」
論語集解─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耳之所聞,皆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
呂純陽祖師─耳順謂聞言不逆於耳,此上乘工夫也。凡夫之耳,聞稱則喜而起驕滿,聞譏則怒而生瞋恚。聖人之耳,聞稱不喜而加志努力,聞譏不怒而自檢其非。孔子六十已達聖人境界,故曰六十而耳順也。
論語述而第七篇─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娶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熟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呂純陽祖師─臣不言君主之過,子不語父母之非。是禮也,孔子所謂直在其中也。陳司敗不知夫子首重君臣之禮,而以黨見責。夫子不與爭辯,引咎己過,而自幸者,盛德之至也。
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集解─陳司敗來魯作客,竟問其君知禮否,失禮之至。魯蓋夫子父母之國,昭公魯之國君。陳司敗未嘗顯言其事,而遽以知禮問,其對之宜如此也。及司敗以為有黨,而夫子受之以為過。觀孔子之對答,則知夫子之盛德也。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語譯─「我到七十歲,心就無所罣礙,沒有煩惱,做事不會踰越規矩。」
呂純陽祖師─從心所欲者,心無所罣也,則佛家所言之無漏也。孔子年七十,已達心無所罣之境,作事不踰越絲毫法度。故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也。言至七十不說八十者, 孔子唯壽七十三故也。
論語為政篇第五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語譯─孔子有個徒弟,是魯國的大夫叫孟懿子。有一日來問孔子,要如何做才算是孝順。孔子回答他:「你不要違背禮就是了。」孟懿子沒再問就走了。樊遲是孔子的學生,幫孔子駕車。孔子跟他說:「孟懿子來問我孝順,我回答他不要違背禮就是了。」樊遲說:「老師你說的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父母親在世時,侍奉父母親要有禮;父母親若去世了,辦喪事安葬要遵照禮教,進行祭祀也要遵照禮教。」
呂純陽祖師─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者,言行孝之道,無所違禮也。樊遲御者,弟子樊遲時為孔子駕車也。孔子恐孟懿子不曉無違之義,而孟懿子與樊遲深交,必將問樊遲,故夫子告之。樊遲亦未達無違之義,故復問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者,此為言無違之義也。所謂無違乎禮者,行孝當順於天理也,該為而不為,不該為而為之,則違乎禮也,均不孝之行也。故人之欲孝其親者,當明察之。
論 語(十二)
禮記─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也。
禮記─親始死,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哀痛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程子─君子處世,祭禮,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害於義,則不可從俗也。
歐陽文忠公─祭而豐,不如養而薄也。
闕里志─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故推牛而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