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觉《春秋》学思想对胡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
孙觉《春秋》学思想对胡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
《春秋》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与前代截然不同的发展脉络。早在中唐时期,啖助、赵匡和陆淳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和汉儒治经方法完全不同的路子,他们有关《春秋》的著作很多,从这些著作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抛弃了以往汉学家研治《春秋》的思想和方法,另辟蹊径,开创了一条尊经贬传、尊王、疑经疑传、汇通三传、遍采群经和直训大意的新途径。北宋初期,唐末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纷乱,致使儒学凋零,儒生政治地位下降的现象仍让士大夫心有余悸,他们对国家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所造成的灾祸有着特别深刻的感触。加之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的威胁,虽然北宋通过割地、纳币等一系列屈辱政策求得了暂时的相安无事,但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使北宋君臣如鲠在喉,建立相较于汉、唐更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就显得更为迫切。《春秋》在满足宋儒的复杂的心理方面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对中唐啖助、赵匡、陆淳解释《春秋》的方法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宋代《春秋》学独有的特点。
胡瑗,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学者称之为“安定先生”,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后胡瑗经范仲淹保举,以推官的身份在湖州授学。庆历年间,国家兴太学,胡瑗的教育方法得到宋仁宗的认可,得以在太学推广。皇佑中,胡瑗又被提升为国子监直讲,为整个大宋王朝培养人才。从胡瑗游学者甚众,据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载,其门人有程颐、范纯祐、范纯仁、吕希哲、吕希纯、孙觉、钱公辅等。胡瑗研治儒家经典,尤擅《易学》。《四库全书》中有由其弟子倪天隐记录下来的胡瑗《周易口义》,可见其学问对整个北宋儒学影响甚大,为宋学先驱。据《宋史·艺文志》等目录书籍记载,胡瑗的《春秋》学有相当造诣,著有《春秋口义》《春秋要义》《春秋辨要》,今已亡佚。《宋元学案·安定学案》存胡瑗“春秋说”7 条,可大致窥其《春秋》学思想。胡瑗门人孙觉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春秋》学者,著有《春秋经解》,其在《自序》中说:
《左氏》多说事迹,《公羊》亦存梗概,今以三家之说,校其当否,而《榖梁》最为精深,且以《榖梁》为本。其说是非褒贬,则杂取《三传》及历代诸儒、啖、赵、陆氏之说,长者从之,其所未闻,则以安定先生之解说之。
可见孙觉的《春秋》学思想深受胡瑗的影响。孙觉主要从尊王和伦理道德两个大的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胡瑗的《春秋》学。
一、尊王
《春秋》桓公元年“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条,《左传》详细地叙述了周王伐郑的过程,《公羊》则以“从王正也”肯定了整个事件的正义性,《穀梁》从“讳自伐郑”的角度解释了书三国“从王伐郑”原因,胡瑗则曰:
不书“王师败绩于郑”,王者无敌于天下。书“战”则王者可敌,书“败”则诸侯得御,故言“伐”而不言败。
《左传》记史事多数可信,按《左传》的记载,周王在这次公开的与诸侯交战中是打了败仗的,但是为何孔子在这里不书“王师败绩于郑”呢?胡瑗认为天王无敌于天下,书“败”则诸侯得御。其实此时的周王和普通的诸侯国无异,但是为何孔子在这里不书“战”呢?胡瑗还是从天王无敌的角度考虑,书“战”则王者可敌。胡瑗从书“战”、书“败”正反两个角度加以解释,最后归结到“尊王”这条大义上来。孙觉对此条的阐述就显得与其师胡瑗有些不同,他说:
盖天子者,至尊至贵,至高至大者也。四方有一弗率,则天子退讬不明,盖修德教,而方伯连帅,问罪专征。其义以谓天子至尊至贵,则不可敌;至高至大,则不可拟。有罪,则驱除之而已;为恶者,则灭绝之而已。焉得天子之尊,而下伐于诸侯乎?春秋之时,天王衰,令不能行于天下,诸侯人人自专征伐,有罪者不罚,而无罪者见侵,干戈妄动,盖无虚月也,虽天王之尊,亦亲伐于诸侯。圣人欲见上下之交失道也,则书之曰:“王伐郑”。夫以天王之尊,而诸侯不服,至帅诸侯以伐之,而蔡、卫、陈三国之君又不自行,而但遣微者,则天王之衰、诸侯之强,义可知矣。圣人恶天下之无王也,则变其文而书之,曰“从王”,以谓王者之尊,天下之民、天下之土皆所自有,一令之出,则天下莫敢不从焉,然诸侯有罪,天王不能号令方伯讨之,而至于亲行,三国从王,不自行而使微者,盖有罪矣。
孙觉把 “尊王”思想更加强化了。“天子至尊至贵,则不可敌;至高至大,则不可拟”,也就是说天子无敌于天下。作为至尊至贵、至高至大的天子,是不应该自己亲自讨伐诸侯的,一诸侯有罪,他诸侯应该不待天子号令出而自觉替天子讨伐,为何孔子书“王伐郑”呢?孙觉认为“圣人欲见上下之交失道也”。孙觉从“罪臣”的角度强化“尊王”大义,认为一诸侯有罪,他诸侯应该主动讨伐之,但实际上只有蔡、卫、陈三个小诸侯国“从王伐郑”,且三国君主不自行,“而使微者”,三国是有罪的。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