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研究

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研究   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畸形,表现为成团的、窦腔状扩张的血管,管壁无平滑肌层,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血管瘤间无神经纤维组织。脑海绵状血管瘤患病率约为0.1% ~ 0.5%,包括两种发病形式:家族性和散发性。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多发,且病灶数量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主要致病基因为CCM1、CCM2和CCM3。CCM1 位于7 号染色体长臂上(7q11-q22),CCM2 位于7p13-15,CCM3 位于3q25.2-27。本研究首次发现CCM1 外显子18 的移码突变可导致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家系来自浙江省,汉族,该对夫妻于1998 年足月顺产一女孩,7 岁病亡,原因不明。2001 年足月顺产一男孩,外院诊断为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现意识不清。患者,男性,外院诊断为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女方无类似病史。夫妻希望能有健康孩子,于2013 年来我院就诊,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PGD)助孕。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集患者及其丈夫和儿子的外周静脉血4ml,EDTA 抗凝。   1.2.2 基因组DNA 提取   采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DNA。   1.2.3 PCR 扩增   PCR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测合成,序列:CATCCCTGTGTATGTAGGAGTG(Sense);GGGCATTAACTG TCCATTTAGC( AntiSense),反应体系:25mu;l 2times;Taq Mastermix(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物各0.5mu;l,DNA 模板0.5mu;l,dd H2O23.5mu;l。反应条件:95℃变性5min ;95℃变性30s ;58℃退火30s ;72℃延伸30s ;30 个循环;72℃延长7min ;4℃保存。1%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1.2.4 Sanger 测序   检测合格的PCR 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CCM1 突变数据库比对。   2 结果   经测序比对后发现,患者和儿子CCM1 基因外显子18均发现序列异常,c.2011_2012delA ;p.Asn671Thrfs*36,移码突变,导致密码子提前终止。患者的妻子CCM1 基因外显子18 未发现序列异常。   3 讨论   CCM 发病男女比例为1 :1,平均发病年龄为30.6 岁。有37% 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36% 有出血,23% 伴有头痛,22% 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0% 无症状[7]。家族性CCM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大约80% 的患者可检测到CCM1/KRIT1、CCM2/MGC4607 或CCM3/ PDCD10 的突变。目前已有超过150 种CCM1、CCM2 或CCM3 的致病突变被检测出。其中CCM1 编码含736 个氨基酸的KRIT1 蛋白,KRIT1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含有锚蛋白结构域,一个C 端FERM 结构域和三个N 端NPXY 模体,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KRIT1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其缺失可导致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首次报道的华人家系的CCM1 基因突变为外显子19 的Q698X 终止密码子突变,导致产生截短的KRIT1 蛋白,从而导致CCM 的发生。我们对CCM1 基因进行测序, 患病的丈夫和儿子外显子18 均发现序列异常,c.2011_2012delA ;p.Asn671Thrfs*36,移码突变,导致下游密码子提前终止,产生截短的KRIT1 蛋白,而不患病的妻子则无此突变。检H测结果在CCM1 基因突变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c.2011_c.2012delA 改变无报道,该位点改变导致密码子提前终止,临床意义明确。研究结果证明,CCM 的发生可能与KRIT1蛋白单倍剂量不足有关,这与此前文献报道相一致,有助于解释CCM 的发病机制。然而由于该对夫妻年龄偏大(女方39 岁),通过超促排卵,单精子注射及胚胎胚培养后,没有得到发育到囊胚期的胚胎,没有可进行遗传分析的胚胎,因此未进行遗传学检测。若患者在新的IVF 周期得到可供活检的囊胚,将在胚胎发育的第五天或第六天取外滋养层细胞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不含此致病位点的胚胎。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家系进行了CCM1 基因测序,发现一个新的致病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18 的c.2011_c.2012delA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