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的特征.docVIP

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的特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的特征

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研究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的特征   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道教文献的研究,百年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已成为敦煌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道教文献的研究成果,在郑阿财、朱凤玉主编的《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和樊锦诗、李国、杨富学编的《中国敦煌学论著总目》〔3〕①得到较为详备的罗列,颇能反映百年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之趋势。笔者并不打算就敦煌道教文献的研究史做过多的叙述,2003年和2004年,林雪铃《敦煌道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屹《论二十世纪的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与〕,对百年来敦煌道教文献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而以刘屹所论最详。以此原因,现就其评述与本研究的缘由略加申说。   刘屹对百年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作过如下的分期: 第二阶段:50-70年代,是研究范 围从个别敦煌道书向全体道教文献转 移,研究视点从子部道家书向真正意义 上的道教文献转换、从探讨道学义理向 探究道教史背景转移的阶段;第三阶段: 80-90年代至今,对中古道教义学与道 教历史的探讨两者并重,并为一个新阶 段的来临做准备。[与〕。对于这种分期,刘屹有两点说明:一是这种分法“完全是我个人根据敦煌道书研究的特点和进展状况而定的”,二是“希望通过各个阶段有代表J哇的论著来反映这个阶段研究的特点”。刘屹的分期尽管代表个人的观点,但他指出道教义理的研究是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趋势,却是非常正确的。   林雪铃在展望未来敦煌道教研究发展的趋势时指出: 从敦煌道经题记上看,这些道经当 时所参与的活动,属中下阶层的要多一 些。是实际的斋醛祈福活动,而不是思想 的钻研。敦煌道经能够反映唐代重玄学 的发展是肯定的,但这只是从经目上展 现出来的一个侧而而已。敦煌道经研究 在这个上头的突出发展,不能否认只是 追随了唐代道教思想研究的脚步而已。 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正视敦煌道经本身的 特点。这些道经中多度人、救苦、仪轨、化 胡.从题记上看.敦煌的官员贵族祈福都 在佛教上,抄经、入道都是小百姓,这不 是呈现了中下阶层实际参与道教的一而 吗?因此研究上应该朝这个方而多作努 力。并善用敦煌道经的特点,结合现有的 斋醛活动,进行考察。[4159 两位青年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敏锐地指出了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特别是林雪铃的意见,更富启发性,且与笔者的思路相契合。笔者亦注意到,利用敦煌文献对道教的研究,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道教义学方而。对道教思想的研究,也偏重于对精英思想的研究,而对于信仰主体-大众的道教知识与思想,则研究不够。近些年来,笔者致力于利用敦煌文献进行思想史的研究,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本文主旨即以敦煌文献为中心,对唐宋时期敦煌道教的大众特征进行探讨,尚祈方家指正。   一、唐前期道教精英思想的流行与道教大众化同时并进   李唐立国,本与道教有关,隋代末年,当李渊为篡夺杨氏江山做准备时,就有大量有关李氏当为王的俄语,引起隋场帝警惕②。李渊军队中,亦有不少道士③,而李世民在夺取皇位过程中与道士王远知的关系,更是尽人皆知④。李唐立国后,一方而借助道教为其统治服务,一方而为了标榜门第,不断提高道教地位,最终使其成为唐朝国教。武德八 以上统计表明,唐前期敦煌地区授、受戒道士所涉乡里包括敦煌乡等8乡。唐代前期,敦煌地区有敦煌、效谷、平康、神沙、悬泉、龙勒、莫高、洪池、洪闰、玉关、兹惠、从化、寿昌13乡mo,授、受戒道士所涉乡即有8乡,占敦煌13乡的700/a,仅此一点,我们即可看出唐代前期敦煌地区道教的影响。   如果说,道教传播地域范围的扩大为唐前期敦煌道教的大众化提供了前提条件,那么唐前期敦煌地区的道教写经、讲经及道教仪式、方法、技术则为敦煌道教的大众化提供了方便。道教源于民间,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道教与普通大众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经过南北朝时期以陆修静、寇谦之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道教的整理,道教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国家权力的认可,在唐代甚至上升到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意义的宗教。因而,一方而,经过知识精英的不断阐释,道教义理更加完善和系统;另一方而.道教也需要信仰者的支持.其教义也要进一步普及,并借助国家权力的支持,不断推进道教大众化的进程。   唐代前期,就道教知识与思想的大众化而言,其表现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端: 1.写经供养 从敦煌出土的文献来看,唐代前期,敦煌道教写经主要用于以下三途:(1)道教知识精英作为研究道教义理之用,(2)敦煌道学教学之用,(3)写经供养。南北朝以来,道教吸收佛教功德观念,在传播过程中,极力宣扬写经作为一种功德,可以使人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