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发酵工艺的控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发酵工艺的控制.ppt

第六章 生物工艺的控制 温度、pH、氧气、二氧化碳 泡沫 发酵染菌的防治与处理 发酵过程参数监测  一、初级代谢的代谢变化: 初级代谢没有明显的产物形成期,产物随着菌体生长在不断的进行合成,有的与菌体的生长呈平行关系。如乳酸、醋酸,?与Qp顶峰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而氨基酸、酶、核酸的发酵过程比前者复杂,它的?与Qp的大小则随培养基成分、碳源、温度、菌株等不同而变化。 二、次级代谢产物变化 菌体生长阶段: 接种后,菌体开始生长,直达到菌体的临界浓度。同时,营养物质进行分解代谢,不断的消耗,浓度明显减少,溶氧浓度逐渐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其中某一参数可能成为菌体生长的限制因素,使菌体生长速度减慢,积累了相当量的某些代谢中间体,原有的酶活力下降,出现了与次级代谢有关的酶,其酶解除了控制等原因,导致菌体的生理状况发生改变,菌体就从生长阶段转入产物合成阶段。 这一阶段又称为菌体的生长期或发酵前期。   菌体自溶阶段: 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氮含量增加,pH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下降,此时应必须结束发酵,否则,影响产品的提取。  这一阶段又称为菌体的自溶期或发酵后期。 6.2.1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补料控制   在S 10ks时,比生长速率就接近最大值。 所以营养物质均存在一个上限浓度,在此浓度以内,菌体的比生长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此限,浓度继续增加,反而会引起生长速率下降,这种效应称基质的抑制作用。 就产物 的形成来说,培养基过于丰富,有时会使菌体生长过旺,黏度增大,传质差,菌体不得不花费较多的能量来维持其生存环境,即用 于非生产的能量大大增加,这对产物合成不利。 (1) 碳源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和控制 碳源分为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迅速利用的碳源能较迅速地参与代谢、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并分解产物(如丙酮酸),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但有的分解代谢产物对产物的合成可能产生阻遏作用。    慢速利用的碳源为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延长代谢 产物的合成(如抗生素),许多药物发酵采用。例如乳糖、蔗糖、麦芽糖、玉米油分别是青霉素、头孢菌素C 、盐霉素、核黄素及生物碱发酵的最适碳源。因此选择最适碳源对提高代谢产物产量是很重要的。 在工业上,发酵培养基中常采用迅速和缓慢利用的混合碳源,来控制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碳源的浓度也对发酵有影响。由于过于丰富所引起的菌体异常繁殖,对菌体的代谢和产物合成和氧的传递会产生不良影响。若产生阻遏作用的碳源用量过大,则产物的合成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反之,仅仅供给维持量的碳源,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就都停止。所以控制合适的碳源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碳源的浓度,可采用经验法和动力学法,即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中间补科的方法来控制。这要根据不同代谢类型来确定补糖时间、补糖量和补糖方法。动力学方法是根根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糖比消耗速率及产物的比生成速率等动力学参数来控制。 快速利用氮源容易被菌体所利用,促进菌体生长,但对某些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是某些抗生素的合成产生调节作用,影响产量。如链霉菌的竹桃霉素发酵中,采用促进菌体生长的铵盐,能刺激菌丝生长,但抗生素产量下降。 缓慢利用的氮源对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提高产物的产量是有好处的。但一次投入,也容易促进菌体生长和养分过早耗尽,以致菌体过早衰老而自溶,从而缩短产物的分泌期,因而要选择适当的氮源和适当的浓度。 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速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如氨基酸发酵用铵盐和麸皮水解液、玉米浆;链霉素发酵采用硫酸铵和黄豆饼粉。但也有使用单一的铵盐或有机氮源(如黄豆饼粉)。它们被利用的情况与快速和慢速利用的碳源情况相同。 为了调节菌体生长和防止菌体衰老自溶,生产中也要控制氮源的浓度,除了在基础培养基中控制氮源浓度外,在发酵过程中,补加氮源来控制浓度。 (2) 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和控制 磷酸盐浓度在初级代谢中的要求不如次级代谢严格。 对抗生素来说,常常是采用生长亚适量(对菌体生长不是最适合但又不影响生长的量)磷酸盐浓度,其最适浓度取决于菌种特征、培养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和来源等因素。 §菌体浓度 菌体浓度简称菌浓(cell conce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