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芩中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黄芩中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对黄芩中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摘 要介绍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折光率、旋光度、熔点等)、主要功效、主要的化学结构式等;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的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检测方法及必威体育精装版的仪器检测方法;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的领域。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提取方法;检测方法;应用领域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等作用,掀起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利用、开发的热潮[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折光率、旋光度、熔点等)、主要功效、主要的化学结构式等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3]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至黄色,查尔酮为黄色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等因不存在共轭体系或共轭很少,故不显色。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因pH的不同而变,一般呈红(pH7)、紫(78.5)、蓝(PH8.5)等颜色。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254nm或365nm)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氨蒸汽或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荧光更为明显。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铝盐、镁盐、铅盐或锆盐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功效 1.2.1 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4] 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自由基是需氧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多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也是生物体有效的防御系统。生物体内有一些抗氧化的防御系统,可以保证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如: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体内产生的抗氧化物质和自身防御系统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为了巩固生物体内产生的抗氧化能力,有必要寻找一些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天然物质。许多研究[5.6]表明,生物类黄酮物质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抗自由基能力。 1.2.2 对心血管系统的维护作用[7] 芦丁、儿茶酚等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不少治疗冠心病有效的中草药或活血化瘀类药物中均含有类黄酮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葛根素、人工合成的立可定等均具有明显的扩冠作用,并已用于临床。有些类黄酮成分还有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 1.2.3 雌性激素样作用[8] 染料木素、大豆素等异黄酮在结构上与乙烯雌酚相似而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这些异黄酮可以通过竞争性的抑制作用阻塞雌激素的吸收,从而降低前列腺癌和乳房癌的发病率。 1.2.4 护肝作用[9] 生物类黄酮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对CCl4所致肝脏病二醛(MDA,肝脏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对谷胱甘肽的消耗,保护肝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1.2.5 抗炎、抗过敏作用[10] 生物类黄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抗炎机制可能在于其抑制了前列腺素和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脂氧化酶,抗过敏机制可能在于其抑制抗原的结合或在抑制介质释放等环节上产生作用。 1.2.6 抑菌、抗菌毒作用[10] 据研究,生物类黄酮如银杏叶黄酮、槲皮素、桑巴素、山奈酚等均具有抑菌作用。 1.3 化学结构式 生物类黄酮泛指2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结合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是指以2-苯基色素酮为母核的化合物[3.10],其基本结构见图1. 2.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主要方法的介绍 2.1 黄酮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提取,如甲醇索氏提取法、乙醇浸取法、碱溶酸沉法、热水浸提法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强化物理场进行萃取的尝试,如陈斌、南庆贤、吕玲等[11]使用微波从葛根中萃取葛根异黄酮,浸出率达96%以上。毕丽君、李慧[12]用超声波从水芹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浸出率可达94.6%。此外还有酶法,如王晓、李林波、马小来[13]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复合物液对山楂叶进行酶解,然后用水提取黄酮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