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上海保卫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历上海保卫战.doc

亲历上海保卫战   上海保卫战(1937.8.13-11.12)就是“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上海保卫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起上海保卫战,今年95岁的王樟松老人泪流满面地讲述了他亲历上海保卫战的经历……   出奇制胜,夺回宝山桥   王樟松出生于杭州郊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参军以后,因为臂力大,被当选为排长。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在张治中将军指挥下,我们第87、第88两师同时抵达上海南翔车站。王樟松所在营队开赴闸北,在东、西宝兴路布防,接管了原保安队的防地。这时,宝山桥已被敌人占领,何沧浪营长当即命他带领我排夺回宝山桥。   下午,王樟松与排副朱德标侦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和敌情。他们发现敌军虽在桥头做了掩体,但戒备不太严密,人数也不太多。王樟松在工事内集合全排作战前动员。大家听说要打日本鬼子了,个个摩拳擦掌。   8月14日拂晓,其他阵地上已传来时断时续的枪炮声,但并不十分激烈。王樟松命朱排副带领第七班从敌人侧面佯攻。听见他们打响后,他自己立即带领第八班冲锋,让第九班在后担任掩护。霎时间枪声大作,敌人没料到我方竟会先发起冲锋,只得仓猝应战。不到半小时,王樟松他们重新夺回了宝山桥。   经过宝山桥的战斗和东、西宝兴路敌我两方在各处的接触,日军已察觉到我前沿阵地已经不是保安部队了。从8月14日起,敌人停泊在黄浦江的军舰和海军航空队便不断向我发起猛烈炮击。   一天,第264旅少将旅长黄梅兴正在掩体指挥作战,忽然一颗炮弹飞来,击中工事爆炸,黄旅长当即壮烈殉国。他是我军此次战役中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上海各报都登载了他殉国的噩耗。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参谋主任邓光、卫士丁玉林以及整个通信班。消息传来,全军哀悼,官兵挥泪高呼:“为黄旅长报仇!”   当晚,在第527团团长廖龄奇的率领下,我军连续十余次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但终因敌人工事坚固,炮火猛烈,无法突破。8月16日,廖团长身负重伤,部队被迫撤回原防地。廖是湖南益阳人,他英勇奋战,鼓舞了全军士气。   激烈巷战,敌我成拉锯   闸北的战斗都是巷战,每争夺一个制高点或一街一巷,敌我双方都要往复冲杀,互有进退。有时挖墙打洞,逐户攻守,形成拉锯战,战斗连续进行了80天左右。那段时间,王樟松没有在床上睡过一次觉。只要炮火一停,就随便找个地方假寐一会儿。部队的给养大多是市民们送来的慰劳品。开战以来,民众群情激昂,送锦旗,送食品。送来的面包、饼干、罐头,吃都吃不完。很多大、中学生也自愿前来参加战斗,或做些宣传工作。9月初,王樟松连分来两个学生,一个是金陵大学的,名曹云富,一个是武汉大学的,名周华生。他俩的外语都很好,于是,王樟松就派他们去与英国巡捕联系,侦察敌情。群众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9月上旬,敌人到处出击,每日下午用迫击炮猛轰我方防御工事,先将我阵地摧毁,然后由步兵发起进攻。经过一个月的交锋,我方已掌握敌军的作战规律。敌人一开炮,我们便退守第二线,炮声一停,我们又全部出击与敌人肉搏,收复第一线,重新修补工事,与敌对峙。   中方的前沿阵地,大半残破,举目四顾,满目废墟。大约9月中旬,何营长向团长请示,要求拔除敌军设在新亚酒楼的指挥所,并请二营、三营两营配合。团长报经师部同意后,遂命令王樟松所在营向新亚酒楼发起进攻。   新亚酒楼是当时上海有名的高层建筑,修得十分坚固。敌人防卫也非常严密,在其前沿阵地配备了十分强大的火力。战斗从头天傍晚打到第二天清晨,我军伤亡惨重:机枪连连长何宗翰阵亡,二连连长李国培和三连连长刘望亭失踪。王樟松连老兵也所剩无几,不得不撤回原防地。   由于此时已感兵力不足,便先后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的保安团队抽调了一些士兵填补各连的缺额。这些士兵素质较差,没有经过大的战斗,分到连队后,只能是以老带新。许多时候是官认不得兵,兵也不认识官。有的上午才分来,下午就负伤或阵亡,连姓名彼此都没有搞清楚。还有些受伤的战士被送到医院,说不出所在的部队番号,只晓得自己是从某省保安处调来的。而保安处在调拨兵员时,行文只说调到某师,至于分到了哪个团哪个连,他们本人都说不清楚。王樟松他们临时想了一个办法:凡是新拨来的士兵,一律用白布写明我连的番号,盖上公章,装入每人左上角的衣袋,如遇伤亡,也不致成为无名英雄。在一次进攻中,营长何沧浪身负重伤,副营长杨瑞符升任营长。   由攻转守,阵地如坟墓   上海保卫战进行了一个多月,日寇的大批援兵赶到,加上他们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遂转守为攻。我军则由攻转守,寸土必争。官兵互相激励,视阵地为坟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