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疗效观察 【关键词】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 笔者现将从医2年中关于用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91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30天-8岁,平均年龄4岁;病程2星期-2个月,平均病程3个星期,男性56例,女性35例;伴有鼻塞、流涕者45例;伴有痰多者80例;伴有发热者15例;夹脾虚症状明显者72例;夹积滞者76例;持续咳嗽2周以上者42例,每月反复咳嗽2次上者41例,口服西药1-2周者49例,连续输液1周以上者42例。 1.2诊断依据小儿久咳尚无国家诊断标准,自拟为①连续咳嗽15天以上;②反复咳嗽20天以上或一月2次以上者;③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④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音。 1.3治疗方法以参苏饮加减。药物组成: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云苓各6克,桔梗、木香、枳壳、甘草各4克、生姜3片、大枣1枚。以上剂量为5岁小儿量。伴有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白芷,咳痰多者加厚朴、薏米,发热者加柴胡、薄荷、葛根;积滞者加焦三仙;脾虚者加白术、山药;咳嗽重者加紫菀、冬花;咳嗽连声或阵发性咳嗽者加僵蚕;慢性咽炎者加薄荷、厚朴。每日一剂,水煎去渣2次混合后,分三次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1.4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与方剂选用》拟定。治愈:咳嗽消失;双肺听诊干湿罗音消失。好转:咳嗽减轻;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痰鸣音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2治疗结果 一疗程治疗后,治愈75例,好转16例,治愈率93.4%;随访结果:患儿治愈后半年内未复发者41例,3个月未复发者34例。 3病案举例 景某,女,6.5岁。2011年10月1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痰多3月余。患儿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痰清稀,夜间咳嗽明显,口服西药后感冒症状减轻但仍咳不止;又经输液治疗7天(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时轻时重甚至一月反复3次;转求中医治疗。现患儿咳嗽、痰鸣,鼻塞流浊涕,咽不利,无发热,伴面黄无华。纳差腹胀,大便干结,脉浮无力,舌淡苔白较厚.胸部X光提示:肺纹理增粗,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久咳,证属表邪未罢,入里化热痰湿阻肺伴脾虚不运。治以宣降肺气、清热、止咳化痰、健脾助运、培土生金。处方:党参6克、苏叶4克、杏仁6克、前胡6克、陈皮5克、半夏5克、云苓6克、木香5克、薄荷4克、鱼腥草5克、炒莱菔子6克、厚朴4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复渣2次,分早中晚三次服。一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咳轻痰少,纳增,舌苔转薄。守方再进3剂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三月未复发。 4体会 清?沈金鳌说“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伤肺者六淫中以风寒居首位,[1]伤脾者常以寒湿饮食积为主。偏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肺气伤者,肺失宣素,“肺常虚”者难御外邪,又因金土相生而“子病及母”;脾气伤者,痰湿动“母病及子”,“脾常不足”又致“土不生金”。如此小儿反复咳嗽,病久不愈。临床常见肺脾同病,[2]表里相兼,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证。[3]更因现今中西药滥用,哺以膏粱厚味,致来诊时患儿已是“脏腑俱损,莫知其乡”。病情虽然复杂,但老师认为小儿久咳其病性当以虚寒为主,虽有热也不可苦寒直折,而应清解升散,即“火郁散之”。其病位以脾肺为主,虽有胃肠之实证(积滞、便秘等)也不可攻伐荡涤,而应建运疏导;其邪正消长,虚实表现当以“不足”为主,虽有一时之盛邪亦不可一泄到底。时时不忘扶助稚嫩之生机。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在用药上老师尊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4]主张温润平和,轻清灵动以维护小儿“稚阴稚阳”。方剂常用参苏饮加减,每获奇效。笔者临证学习中受益匪浅。参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常用来治疗肺脾气虚,外感伤寒,内有痰饮证。[5]方中人参为君,入肺脾两经,大补元气,扶正祛邪;臣以苏叶,发散风寒,解肌透邪;佐以前胡、半夏、桔梗化痰止咳,宣降肺气。《医案必读》中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方中茯苓健脾渗湿,一则祛痰,一则绝其再生。张介宾曾说“善治痰者,惟能使其不生,方是补天之手。”痰随气生,气壅则痰滞,气顺则痰消。《幼科发挥肺所生病》指出“欲化其痰者,先理其气。陈皮、枳壳以理肺中之气,半夏茯苓以理脾中之痰,此治痰之大略也。”[6]甘草、生姜、大枣为使,调和诸药。协调表里。全方配伍药性平和,不寒不热,标本兼顾。临证加减,灵活应用。 据随证观察,黄德友老师认为小儿久咳之兼证,常见有①表寒里热证。绝大多数患儿为先有内热复感风寒。临床多见恶寒发热,流清涕,咽红,咳痰不利,烦躁哭闹,便干,指纹浮紫等症状,少有单纯的寒邪入里化热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