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郑和生平及其下西洋影响
摘 要:本文简要的对郑和的生平做了介绍,重点从正反两面论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从正面来看郑和下西洋政治上宣扬了中国国威,经济上建立了朝贡贸易体制,文化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从负面来看助长了明帝国的虚骄自大,经济上弱化了市场经济,而且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关键词:郑和;生平;下西洋;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前人已对郑和做过不少研究,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丢失,故郑和研究在史料上存在缺陷。历史上,郑和的研究可以清朝张廷玉等人的《明史》“郑和传”为代表,但记述过于简略,且稍有错误。其他文人学士的笔记、文章等虽然对郑和有所涉及,但也只是一鳞半爪。在后来学者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研究,大多只涉其正面意义,对于其负面影响确没有过多论述。本文其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论述。
郑和,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后因有功被明成祖赐姓郑,也称郑和,因担任内官监太监,故世称三宝太监。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回族,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军事家、外交家。
一、郑和一生的四个转折时期
(一)被阉
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等围剿云南蒙元残余,三宝父亲哈只“或因遭离乱而遂卒”[1],十岁的三宝遭俘虏并被阉割,随军回京后入朱棣府当太监。
(二)靖难之役
1399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三宝随军南下。南北征战中逐步展露军事才能,靖难之役屡建奇功,深受朱棣赏识。
(三)赐姓
朱棣登基之后,封赏功臣。史载“永乐二年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为姓,乃名郑和,选内官监太监”[2],成祖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也有学者称是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的表现十分突出,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姓赐予马和。故昆阳民间俗语言“马不能登殿,故赐姓郑”[3]。
(四)七下西洋
郑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4],“有智略,知兵习战”[5]等品质,又兼伊斯兰教徒与佛门弟子两种身份,1405年明成祖便命他率船队出洋。28年间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病逝航行中。对于郑和七下西洋的经过,明史记载稍有错误,在此结合郑和下西洋的随从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等书及郑和亲自撰刻的《通番事迹记》和《天妃之神灵应记》两石刻碑,可确定七下西洋大致经过如下:
1405年七月郑和及王景弘等人受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率二千七百八十余人第一次下西洋,宝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6]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首达占城,后到各番国。1407年九月,郑和等回国,各蕃国使者也随郑和朝见。同年,又与王景弘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爪哇等国,各国王“以方物、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还。”[7]1409年九月率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道经锡兰山国,其王亚烈若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灵显应知觉,遂擒其王,至九年归献。”[8]1413年郑和与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到达忽鲁漠斯等国并于1415年回。1417年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郑和与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1431年“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9]于是郑和偕王景弘、马欢等率船队第七次下西洋,经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郑和先后七次奉使下西洋,到占城、爪哇、真腊等四十余国,被传为“明初盛事”[10]。
二、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在明初为盛事,至今也流传甚广,其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宣扬了中国的国威。明初海外诸国,因为郑和的出使而派遣使者朝贡的国家,就有占城,真腊,瞿罗等共三十四国。这些国家的朝贡,使得明王朝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官方联系及和平外交关系。
经济上对明王朝有重要的影响。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带去大量的丝绸、瓷器等与西洋各国进行交易,互通有无,促进了当时的国际贸易,建立了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垄断了海外贸易,赢来了各国朝贡。
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据《明会典》、《瀛涯胜览》等书记载统计,各类进口物品有:布类51种,香类29种,珍宝类23种,五金类17种等总计185种。随从郑和下西洋的人中,有不少农民、医生、产婆等,教西洋国农耕技术、医药技术等,促进了西洋国家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
政治上,虽实现了明朝的宣扬国威,万朝来贡无疑助长了明王朝的虚骄自大,助长了明帝国的不思进取。要是西洋各国真的是真心来朝贡,那么为什么到后来停止下西洋后,来朝贡者所剩不多了呢?或许他们图的并非与明王朝的亲善邦交,而只是明帝国的“厚往薄来”吧。
经济上,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关系主要是“朝贡贸易”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