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收藏课的老师,爱囤物.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收藏课的老师,爱囤物   你囤过东西吗?比如因为喜欢吃糖,爱屋及乌地对五彩缤纷的糖纸爱不释手,不知不觉间积攒得越来越多;或者因为喜欢看漫画书,摆满了书架;或者因为喜欢鞋子,即使穿旧的鞋也舍不得丢……在李明龙老师看来,囤物是潜意识中进行的收藏行为,是一件善举,其未来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走进收藏市场   最近,同学们热议的话题不是明星八卦,不是热播韩剧,而是新开的一门公选课――《中国收藏文化与鉴赏》。201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公选课上第一次开这门课,网上选课系统一开放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选择 “收藏课”。选课人数很快爆满,系统网上抽签,能不能上课大家只能拼人品了。   第一堂课,教室里早早坐满了人,大家议论纷纷,猜测声中,一个皮肤黝黑,手里端着巨大搪瓷杯的人走进教室。他衣着朴素,脸上笑容有点憨,另一只手里提着一大袋东西。他站上讲台说:“我是这门课程的老师,我叫李明龙。”每次上课,端着大茶杯,拎着大袋子,似乎成了李老师的标配。   随后,李老师从袋子里宝贝地拿出一个陶罐,说这是一件老货,拿过来给大伙儿鉴赏一下,千万不要打破了。大家依次小心翼翼地传递,里里外外地仔细观察。有的人说是古董,有的说是宝贝,还有相互争论的。大家连朝代都无法判断,渐渐安静下来,等着老师给个说法。李老师一脸深意地说:“这东西看起来像是老物品,其实是一件赝品。”同学们面面相觑,颇为尴尬。李老师的第一课就是要大家了解收藏,第一步是识别“新旧”。他告诉大家,虽说这是一件赝品,但在收藏界一般不说“真”和“假”,只有“老货”与“新货”的区别。这个罐子是民国时仿制的清朝物件,当然,没有清朝的物件距今那么远,但跟现在相比也是有一定年头的。其次是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是“好东西”就盲目跟从,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   “关于纸制品,我是较为明白的,钱币、瓷器这些藏品收藏虽然显得高大上,但我还是外行。”李老师谦虚地说。他的收藏课以证书、票据等纸制品收藏为主,也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共青团和青年学纸质文献。他收藏纸制品有三十多年,相对熟悉有一定把握,课上主要是跟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只讲他经历过的,明白的,对不明白的领域,建议同学们另找专家请教。   看看身边同学,不少人对菩提子、绿松石、紫檀、崖柏等手串以及一些手把件喜爱有加,显然是想更多地了解收藏。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李老师很意外,也苦恼。收藏往往因性格而异,他设想的课堂在20人以内为宜,这样能比较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方便交流,周末则可以带同学们去报国寺、潘家园等收藏市场进行实地考察。逛店铺也是有学问的,得学会结识店主,因为好东西店家并不轻易示人,也不会讲真话,讲物品背后的故事。李老师带学生过去,店主们看到年轻人对收藏感兴趣,就打开了话匣子,不知不觉中就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但每次不能带太多人,否则影响人家做生意,因为店里的人一多,外面想买东西的人就不进门了,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跟着李老师去过收藏市场的同学们都大呼很有收获,听着店主们谈笑风生地讲自己的收藏经历,同学们一方面对收藏有了更多了解,一方面也诧异于收藏着价值不菲东西的店主们衣着如此朴素。李老师说,大部分收藏者节衣缩食甚至很抠门,就是喜好买藏品。有的时候遇到特别好的东西价格太高,拿不下来又实在喜欢,就像是追不上喜欢的女孩子那种感觉,痛苦不已。   虽说限定选课人数好处多,李老师坦承人多也有好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收藏知识,熟悉收藏市场,增强收藏意识,提高鉴赏水平,进而有可能随时随处抢救和保护身边的“文物”,这是他开课的主要目的。如果有了收藏意识,将来同学们就不会随意丢弃手边的东西,因为今天可有可无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历史,成为人们收藏的物品,甚至是文物级藏品。   每次上课,李老师都会带着自己的藏品给大家传阅、欣赏,行话这叫“上手”,属于体验、把玩。比如他的发票、税票、账本,还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等。一次,李老师带来一本比巴掌还要小却很精致的“手账”,大家疑惑这样的小本子上能记清楚什么内容,打开一看就惊叹不已:折叠的小小手账竟有一米多长,满目的“蝇头小楷”清楚规整,只是那记账的数字“苏州码子”龙飞凤舞,宛若天书,看不明白。李老师说,这记账功底是账房先生的必备技能。   李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我国收藏市场发展的情况。在二三十年前,收藏市场的前身旧货市场比较兴盛,各地都有旧货市场,常见的主要是日用品和旧书市场。到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收藏市场兴起,各地纷纷建设各种收藏市场,可谓遍地开花,一片火爆繁荣的景象。2003年 “非典”那阵,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收藏市场渐渐进入藏家淘宝视野。现在,人们玩收藏不仅去实体市场逛地摊、转店铺,也习惯了网上冲浪淘宝。早期收藏市场比较混乱,没有精细的分类,找自己想买的东西像是大海捞针,极不容易,很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