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一第四单元训练(二).doc
必修一第四单元训练(二) 一、选择题 1.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运动的作用。它属于恩格斯所批评的那种仅是从头脑中产生的解决社会弊端的空想方案。下列各项条文中对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的农民最无号召力的是( )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C. “凡当收成时……余则归国库” D. “照旧交粮纳税” 2. 清末重臣张之洞评论某项不平等条约时说:“此次和约,其割地之害,如猛虎在门,动思吞噬;赔款之害,如人受重伤,气血大损;通商之害,如鸩酒止渴,毒在肺腑。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材料中所说的“和约”应该是( ) A. 1842年《南京条约》 B. 1858年《天津条约》 C. 1895年《马关条约》 D. 1901年《辛丑条约》 3. 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B. 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 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D. 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4.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民盟的报告指出,“这种国际环境,这种世界潮流,同时亦就确定了中国的前途。明白些说,今后的中国,非成立一个民主国家不可。因为非民主的国家,在今日的世界上,已没有存在的机会。”这份报告的主要意图是( ) A. 宣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张 B. 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 C. 响应中共召开新政协的号召 D. 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行径 5.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他(指孙中山――引者注)在长期仿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模式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只是同中之异的创造性的话;那么,他现在师法俄国革命模式时注重的却是异中之同的独特性,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对这段材料中两处“独特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前者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后者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 前者提出避免欧美贫富悬殊的民生主义,后者强调国民党的组织建设 C. 前者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后者强调走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 D. 前者提出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后者坚持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制定如下决议:“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这项决议最有可能制定于( ) A. 1926年 B. 1932年 C. 1937年 D. 1946年 7.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曾发出如下指示:“我们反对封建剥削,只能没收地主的财产,保护工商业利益。如地主兼商人,就只能没收封建剥削部分,商业部分,连一个红枣也不能动。”毛泽东这一指示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巩固工农联盟的群众基础 C. 反对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力量 8. 1938年5月,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处在一份向美国军方发回的报告中评论说:“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在所有的战线上都成功地抑制住了日本人,这不仅是中国人已经极大地改进了他们的战术,更因为日本人的扩展已经到了这一点上――他们不能发起一个足以摧毁抵抗的沉重打击,而中国以他们巨大的人力优势能经受得住日本的进攻。”美国方面的这段评论说明( ) A. 美国对中国抵抗能力的认识发生转变 B. 中日战争已转入势均力敌的相持态势 C. 徐州会战开始唤醒国际的同情和尊敬 D. 美国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日的战略意义 9. 近代某报刊上有人撰文评论当前时局:“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二者是“相辅相行的,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 1925年 B. 1935年 C. 1942年 D. 1948年 10. 某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写道:“当国家前途处于重新选择,占有主要权力资源的政治集团在实力上又难分伯仲之际,在社会底层就会形成自发性的政治参与浪潮。被战争动员起来的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在战后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见,干预国事。”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