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暑期阅读14书边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暑期阅读14书边趣

读书有助心理健康   读书人终于等来了一项令人欣慰的科学研究成果: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在真实生活中对相似境况有所准备。美国科学家发现,读书并不是逃离现实的方式,如《BJ单身日记》中的糟糕爱情冒险或《雾都孤儿》中从扒手窟到富人家之类的情节可以让你更好地应对真实生活。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们通过让参与者阅读短篇故事来研究其大脑活动,结果证明,阅读绝不是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消极活动。当参与者们阅读1940年代一个小镇少年的日常生活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都增加了。如果书里的主人公“拉一条细绳子”,读者大脑中控制“抓”这个动作的额叶部分的活动就会增加。如果主人公“从前门走到厨房”,读者大脑中相关部分的活动也会增加。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华盛顿大学技能认知实验室的主任杰弗瑞·扎克斯说:“这项研究为心理刺激(也就是想象)能够提高运动和其他技能行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并且它表明读者在理解一个故事的时候需要想象力,很可能我们在阅读时会产生像技能训练时那样的刺激。我昨晚读了一本烹饪杂志,我肯定希望这能让我提高打蛋技能。” (摘编自《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2月16日) 曾国藩的记性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天赋却并不高。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但还是没能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因为他一直在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房梁大骂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说罢随口将那文章流畅地背诵了一遍,而后扬长而去。   贼的确很聪明,是块读书的料,可惜他没走正道,这聪明也白白糟蹋了。如果贼能和曾国藩一样用功,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其成就肯定比曾国藩要大得多。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在读笨人曾国藩的文章,在课堂上讲他的事情,总结他的读书体会,汲取他的从政经验,却无人知道那个聪明过人的贼呢?原因很简单,曾国藩虽笨,却能笨鸟先飞,读书勤奋,坚持不懈,结果以勤补拙,靠着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而那个聪明过人的贼空有天赋没有勤奋,再加上走歪了路,聪明用错了地方,变得默默无闻,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偷技高明的贼。   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者,大体上有两种人:一是既聪明又肯用功的人,如“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12岁当宰相的甘罗;二是虽不太聪明却极用功的人,如背书背不过贼的曾国藩等。无疑,聪慧早熟、天赋突出者,在做学问、建功业方面肯定会捷足先登占大便宜,但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博闻强记、聪明过人者固然占尽先机,却不一定就能走多远,反倒是那些看似愚笨、资质平平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据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刘劭《幼童传》所记:乐安人任嘏12岁就师求学,过目不忘,一年通《诗》《书》《易》三经;夏侯渊之子夏侯荣7岁时就能日诵千言,文帝听说后请他去,当时宾客百余人,每人只奏答一遍,夏侯荣便能说出其姓名和籍贯;金太宗时,东平童子刘天骥7岁能通四书五经。这些人都是神童,论天赋、论记性都比曾国藩强得多,可后来的学问事业却都比曾国藩差得多,有的甚至湮没无闻,不知所终。   所以,人有小聪明,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坚持。迟钝笨拙也不可怕,更不必气馁,只要肯用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照样也能踏上成功的坦途。这也就是所谓天道酬勤的道理,谁如果对此理有所怀疑,就想想背书背不过贼的曾国藩吧。 (陈鲁民/文,摘编自《传奇故事》,2008年第23期) 钱钟书和杨绛?? 留学牛津的日子   钱钟书到牛津,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本打算进不住宿的女子学院研修文学,但接洽入学时攻读文学的名额已满,要入学只能改修历史。她不愿意,于是决定不入学院,而在牛津大学旁听几门文学课程,自修西方文学。   杨绛没有和钱钟书一起上过课,杨绛上的课,他都不上,他有他的必修课。但他们在不上课的时候,两人一起上图书馆。旁听生没有作业,不作论文,不考试,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杨绛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正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读书。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钱先生译为“饱蠹楼”,藏书五百万册,手稿六万卷。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确有点像书虫那样饱蠹。   我曾问杨先生:在牛津和巴黎,与钱先生都学西方文学,读同一方面的书,两人相互交流吗?杨先生答:“交流很多,十分相投,除了我读不懂的哲学和文艺理论书,我们总交流彼此的意见。”又说:“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钟书不是大诗人,但评论诗与文都专长。他知道我死心眼,爱先读原著,有了自己的看法,再读别人的评论或介绍。他读到好书,知道我会喜欢的,就让我也读。”   杨先生白天除了上课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