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除草剂知识讲座
抗性杂草的产生原因及治理 抗性杂草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抗药性杂草产生需有两个条件,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 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形成的选择压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 一般认为,在杂草种群种中,存在抗性个体。在没有除草剂选择压的条件下,由于抗性个体的竞争性比敏感型个体差,不能发展成一个抗性群体。在除草剂选择压存在下,敏感个体被杀死,抗性个体逐渐增多,通过多年的选择,形成抗药性种群。 抗性杂草的治理 1. 轮换使用除草剂,防止长期、大量使用某种单一除草剂;2. 混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3. 避免过量使用除草剂,只在必要时,才使用除草剂;4. 合理轮作,降低杂草的发生,同时也便于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5.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把其它杂草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结合起来;6. 注意田间观察抗性杂草种群发生,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可能产生抗性的杂草种群的扩散;7. 对已产生抗性的杂草,改换作用机理不同的除草剂,或其它防治措施;8.在抗性杂草发生的地方使用过的农机具,应注意做好清洁工作,防止抗性杂草种子随农机具传播到其它地方。 除草剂的残留与归趋 挥发 挥发作用是那些蒸汽压较高的除草剂(如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氰基甲酸酯类)从土壤中消失的主要途径之一。挥发作用可使除草剂从土壤表面迅速消失,而使除草作用下降。如土壤喷施氟乐灵后,如果不立即混土,氟乐灵会大量挥发掉,使得除草效果差。另外,挥发作用还可能造成飘移药害,如喷施2.4-D丁酯,其蒸汽极易飘移出施药区,对邻近的敏感作物(如棉花、瓜类、蔬菜)造成药害。 淋溶 淋溶是除草剂随着水流在土壤中移动的现象。除草剂在土壤中淋溶移动方向主要是向下。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影响到它的除草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对作物的安全性。淋溶可能使除草剂从浅层杂草根区到较深的作物根区而降低除草效果,并造成作物药害。淋溶作用使除草剂移动到深层土壤中而污染地下水。除草剂淋溶作用大小受除草剂水溶性和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和降水量的影响。 水溶性高的除草剂淋溶性强;除草剂在沙性、孔隙大、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的淋溶大于在粘性、致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的淋溶。除草剂淋溶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 径流 径流是指除草剂随着雨水或灌溉水在地表水平移动。径流主要发生在水田和坡地。径流是除草剂进入河流、湖泊的主要途径。 吸附与解吸附 土壤含有大量的无机胶体(粘粒)和有机胶体(腐植质),具有极大的界面。它能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吸附除草剂分子。吸附作用又可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不可逆吸附使除草剂丧失除草活性,可逆吸附则可防止除草剂迅速从土壤消失,保持残留活性。因为被吸附的除草剂不易挥发、淋溶和降解。 光解 有很多除草剂对光敏感(主要是紫外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分解而失活。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极易光解。为了防止这类除草剂的光解,提高除草活性,喷施后立即混土,避免被光照射。对大多数除草剂来说,光解不是它们在环境中消失的主要途径。 化学降解 除草剂能与土壤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消失。这些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形成非溶性盐和络合物。其中水解是最主要的。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降解是有些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予除草剂降解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脱卤、脱烷基化、水解、氧化、羟基化、环裂解、硝基还原等。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有一个滞后期,即在初期,除草剂的降解速度极慢,过一段时间后,降解才迅速加快(图5-5-2)。这一个滞后期是由于在除草剂使用初期,可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种群还未建立。在除草剂的诱导下,微生物种群才逐渐扩大,种群建立后除草剂的降解迅度加快。 连续多年施用某种除草剂可使得土壤中降解这种除草剂的微生物种群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使得这种降解滞后期缩短,甚至消失。这样降低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持效期,从而降低除草效果。 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也是除草剂从土壤中消失的途径之一。被植物吸收的除草剂在植物体内可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环化、环的裂解、共轭等作用而消失。被吸收的除草剂也可随着作物收割被移出农田。 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 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影响到除草剂的持效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从防除杂草的角度,除草剂应具有一定的残留期,残留期太短,除草效果不好,残留期太长,又会造成下茬作物的药害。 但从环境的角度,除草剂的残留期越短越好,除草剂太稳定,不易降解,在环境中的残留量大,污染环境。如莠去津、除草醚,在环境中较稳定,对地下水的污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 第13课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三).docx VIP
- 2025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docx VIP
- 建筑工程述标(鲁班奖项目超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答辩).pptx VIP
-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电梯关键部件寿命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高压氧舱技术的进步与挑战.docx VIP
- 消防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