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教育名篇.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行知 教育名篇

目录 新教育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教育与科学方法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平民教育概论 行是知之始 平等与自由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 我之学校观 无锡小学之新生命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目录 生活教育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如何教农民出头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之特质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不同 民主教育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民主的儿童节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民主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目录 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精神 学做一个人 我们的信条 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 -给全体学生的信 对老师的要求: 教学合一 第一流的教育家 教育者之机会和责任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以教人者教己 2006年8月8日 陶文濬(浚) 陶知行 陶行知 陶 一生三次改名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原名文濬,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该县是我国文房四宝县)黄潭源村。家境清贫、父亲经营酱园,后破产务农,母亲是一个慈祥勤俭的农村妇女。其父给幼小的儿子取名文濬,意思是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 陶文濬刚满六岁时,由场村蒙童馆先生文秀才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明好学,曾在三刻钟内熟读和背诵《左传》43行,在学习上显露惊人的聪明。 少年时代的陶行知(1891——1917) 1906年,崇一学堂英籍校长唐俊贤喜其聪明勤劳准予免费吸收他为崇一学堂第十七个学生,直接入读二年级。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在座位上及寝室墙壁上均写上了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08年,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入学三天即愤而退学。该校是一所教会学校,要求学生信教,才能享受优厚待遇。 少年时代的陶行知(1891——1917) 崇一学堂 医学院退学后就流落苏州,和表兄“把衣服当得300文过一日还要难些”的短暂流亡生涯。期间学习英文。教习英语的是一位牧师,且受到家庭宗教的影响“自这一刻起,我成为他的追随者。” 1909年,崇一学堂唐俊贤校长的资助,他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汇文书院成美馆学习(成美馆即今日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 少年时代的陶行知(1891——1909) 1910年,汇文书院和宏羽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陶文濬成为第一期学员。同时,担任了《金陵光》中文版主编,发表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并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献,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激励同学从小努力,同心同德,使中华民族大放光明于世界。 1914年,陶文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发表在《金陵光》学报上,其中阐述了“共和与教育”的关系,“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英与智之;觉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 青年时代的陶行知(1910——1917) 当年,陶文濬受人资助,考上了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1915年获该校政治硕士学位。 1915年秋,陶文浚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共和政治及民主主义,除向民众实行教育普及外,没有别的办法。因此,他毅然离开伊利诺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依靠义和团赔偿金为“半费生”。 1917年夏,陶文浚在哥伦比亚大学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他谢绝了美国孟禄教授让他申报博士学位的好意,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教接受教育”的宏愿,回到了苦难的祖国,踏上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征途。 青年时代的陶行知(1910——1917) 1917年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 (1919年发表) 提倡教育改造时期 (1917——1936)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1923年,开始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 《千字课》 提倡教育改造时期 (1917——1936)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在南京晓庄筹建乡村师范学校,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在晓庄师范,陶行知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批判了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提出“在劳力上劳心”的主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193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