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按来源,可将其分为: 内源性有害成分源自原料本身; 外源性有害成分来自食品加工过程、贮藏变质、环境污染等。 (八)农药残留 P276 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另有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 有机氯不易分解,半衰期长。有机汞毒性大,已停用;有机砷转变为无机砷后产生毒性。 氨基甲酸酯类(与亚硝酸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神经毒性)是高效、低毒、低残农药。 现在主要的农残是有机磷,易分解,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神经系统中毒。 (十)多氯联苯(PCBs) P279 含不等量氯原子和苯环的化合物。工业三废排放而污染食品。 表现为慢性毒性和蓄积性毒性,并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 * 第11章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unpleasant components in foods 教学目的: 1.了解食品中有害成分的来源; 2.了解动植物食物原料中天然有害成分的类别、特点; 3.了解由微生物污染及化学污染造成的有害成分(农药残留及工业等污染源) 4.了解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添加剂造成的有害成分(亚硝胺类、多环芳烃类、杂环胺类等)。 教学重点: 天然植物性毒素的特性; 黄曲霉毒素的特性; 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 只做简单介绍,阅读课本学习本章 第一节 食品原料中的天然有害成分 (一)有毒植物蛋白及氨基酸 (二)毒苷类 (三)有毒酚类及有机酸类 (四)有毒生物碱类 (五)有毒亚硝酸盐类 植物 (六)河豚鱼毒素 (七)鱼类组胺毒素 (八)贝类毒素 动物 1.凝集素:包括大豆凝集素、菜豆属类凝集素、蓖麻毒蛋白等。 特点:湿热处理可使之变性。2.消化酶抑制剂:豆类、谷类、薯类中 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 特点:热处理可使之失活3.毒肽:真菌中,为肝脏毒素4.有毒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如:山黎豆毒素--神经毒素或骨骼致畸 ?-氰基丙氨酸(蚕豆中)--神经毒素 刀豆氨酸--抗精氨酸代谢物(热处理) (一)有毒植物蛋白及氨基酸 1.生氰苷类:如苦杏仁苷、亚麻苦苷等,分解产生氢氰酸致细胞呼吸停止(杏、桃、李等核仁中,木薯块根、亚麻子中)。2.硫苷类:甘蓝、萝卜、芥菜、葱、蒜等。 过量摄入抑制机体生长发育。3.皂苷类:许多植物中都含有,溶于水搅拌起泡。有的无毒性(如大豆皂苷)、有的剧毒(茄苷--性质稳定) (二)毒苷类 1.毒酚:如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 ,对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害,并可降低生殖能力。湿热处理可除毒,但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一般溶剂萃取分离。 2.有机酸:如菠菜、苋菜等中较多的草酸。可扰乱钙的代谢,干扰骨骼发育,肾结石。(热烫处理)。 (三)有毒酚类及有机酸类 1.毒蝇碱:毒伞属蕈类中,为胺类,致恶心、致幻等。 2.裸盖菇素及脱磷酸裸盖菇素:蕈类中,致幻;肉豆蔻中也会有致幻成分肉豆蔻醚。 3.秋水仙碱:鲜黄花菜中。在体内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有剧毒。 (四)有毒生物碱类 小白菜、菠菜、韭菜、芹菜等含亚硝酸盐类较多,能使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转化成强致癌性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 (五)有毒亚硝酸盐类 以上这些天然毒素为植物源天然有害成分。 动物毒素主要是鱼类毒素和贝类毒素等水产品,主要为大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季胺类化合物。通常都是神经毒素。 (六)河豚鱼毒素(TTX 氨基全氢间二氮杂萘) 极耐高温,使神经麻痹而死亡。 (七)鱼类组胺毒素:游离组氨酸脱羧而成。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组胺含量很高。 使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而中毒。 (八)贝类毒素:来自于贝类的食物双鞭甲藻中的毒性成分岩藻毒素。 为神经毒素,抑制呼吸和心血管调节中枢,最后因呼吸衰竭而引起死亡。 第二节 微生物污染及其他污染产生的毒素 霉菌毒素 细菌毒素 化学污染产生的毒素 (一)黄曲霉毒素 粮食、豆类、花生中常见;有B、G两大类,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脏病变及癌症。 (二)青霉毒素 稻米霉变时常会污染青霉毒素,包括岛青霉毒素、桔青霉毒素、黄绿青霉毒素。 致肝、肾、神经系统中毒。 (三)镰刀菌毒素 见于镰刀菌污染的粮食和饲料。 毒素比较稳定,耐热、耐酸、耐干燥,因此污 染后的谷物和饲料不能再利用。 (四)霉变甘薯毒素 甘薯被某些病菌污染后作出生理反应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对肝、肺有损害作用。 (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