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HP) 的发现及临床意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 95届(1901~2005)诺贝尔奖中仅有的三项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奖 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 1988美国科学家James W.Black因发现了H2受体 2005澳大利亚学者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获奖 2005年诺贝尔奖得主 HP的发现 1893年Bizzozero首次在狗胃内发现螺旋状微生物。 1906年Kreintz观察到胃癌病人胃内的螺旋状微生物。 1915年Rosenow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的螺旋状微生物。 1940年Freedburg经过研究发现胃内的螺旋状微生物主要寄生于良、恶性溃疡的边缘,因此认为它们是“非致病性机会菌”。 1954年Palmer用HE染色胃活检标本未发现螺旋状微生物及1975年Steer等虽然在胃溃疡病人胃上皮表面或粘液底层发现细菌,但培养却生长出绿脓杆菌。 当时的医学界普遍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因为胃酸会将人吞入的细菌迅速杀灭。 基于上述发现和一般性的研究,人们一直否定这种微生物为致病菌。 国内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曾经广泛用‘痢特灵’治疗胃病,取得较好疗效,部分研究认为与该药的非抗菌作用有关。至今仍然有人一直沿用此方法治疗慢性胃病。 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的发现幽门螺杆菌? 1、真的会有微生物可以在pH如此低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吗? 2、一个世纪之前发现的螺旋状微生物为什么长期不能分离出来? 3、国内使用的类似“痢特灵”的抗生素是不是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而产生作用的?(呋喃唑酮 ) 1979年4月,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42岁的研究人员沃伦“意外地”发现一种“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他们紧粘着胃上皮。接下来,沃伦又在其他活体标本中找到这种细菌。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沃伦“推断”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一位名叫巴里·马歇尔的珀斯皇家医院消化科医生加入该研究,结果惊讶地发现,沃伦的推断是正确的。 由于这种细菌与空肠弯曲菌相似,用HE染色难以看清,而用Warthin-Starry银染则易辨认。 之后的研究他们采用空肠弯曲菌的分离技术,在微氧37℃条件下,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经3-4天的培养,成功地分离出了这种细菌。 1983年两位学者在著名杂志“Lancet”上发表了“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胃上皮存在未定名的弯曲菌”一文。 1989年Goodwin等将该菌命名为一个新菌属,并且将该菌正式命名为“Helicobacter pylori”,1991年国内名为“幽门螺杆菌”。目前,国内统一的英文缩写为“HP” HP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HP是一种弧形完全的专性微需氧G-杆菌,菌体长2.5-4.0?m,宽0.5-1.0 ?m,菌体一端可伸出2-6条鞭毛。借助鞭毛细菌可在粘稠液体中游动。 在4℃的河水中10天后,仍能存活。 HP含有活性很高的尿素酶。这是其致病性的重要成分,同时通过尿素酶分解尿素的原理,临床上可进行该菌感染的诊断。 HP的流行病学特点【1】 世界各地HP 的感染率有一定差异,经济条件较差者高于发达国家,但都较高,并随年龄增大而增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学组于2001至2004年完成了一项涉及全国19个省市的历时3年的“全国性大规模自然人群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HP感染率为40% 一90% ,平均为59% HP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感染易发生于人群聚集的学校和家庭. 夫妻双方互相传染,且易传染给儿童。 HP的感染与食品种类、民族及种族、性别、烟、酒、NASID等因素无关。 Watanabe等于1998年用HP给蒙古沙土鼠灌胃。第26周出现急性活动性胃炎、溃疡和肠化生。第62周,37%的动物出现伴高分化肠型化生的腺癌。 H.pylori的传播途径仍未确定。多项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家庭内母亲向儿童传播的重要性.提示个人卫生习惯对H.pylori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已明确HP的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最近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几乎全完成于小儿期。以家庭成员间传播感染最为重要,约占80% ,尤以母婴传播为多(约占70%)。家庭外感染可能系幼儿保育机构和智障小儿养育单位内的水平传播。 HP既能逃逸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而持续感染.又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而产生对靶器官的损害,是一种独特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模型。其中T细胞的调节功能可能起关键作用 。近年研究报道了多种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和胃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其中白细胞介素(IL)一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最为恒定 在慢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致病因子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