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章学习理论详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学习理论 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 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解释,才有意义。 一 、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一 、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2.他的学习律,对了解的进程是有意义的。 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 4.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 5. 生物学化的倾向。 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偶然发现的重大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怎么发生的? 几个重要概念 无条件刺激US与无条件反应UR、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CS与条件反应CR、条件反射 中性刺激NS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时间特点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阶段:习得阶段、消退阶段、自发恢复阶段 泛化和分化 思考:课堂中的厌烦情绪是怎样形成的?怎么消除?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说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 基本概念和原理 两类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强化 惩罚 惩罚的消极作用 条件性恐惧和逃避,习得无助,攻击和模仿等。 反射: ((S)-R——S) 行为塑造 消退和维持 先行刺激:线索 学习的三要素:刺激(线索)-反应-强化 强化的种类: 内驱力 行为: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 反馈 何时能起到强化的作用:“缺” 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easy come easy go! 部分强化 固定比率与可变比率 固定时间间隔与可变时间间隔 即时强化与延时强化 消退爆发 部分强化抗消退能力比较强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直接获得满足,如食物、睡眠等 二级强化: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强化物,如代币、金钱、社会强化等。 应用 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的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能够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照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自定学习步骤,自主进行学习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 2.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条件反射理论。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接近学习,交互抑制,观察模仿学习等。如: (1)代币奖励 (2)行为塑造 (3)全身松弛 (4)系统脱敏 对教学的启示 避免惩罚 有时需要忽视不当行为 在实施惩罚前先警告一下 行为塑造(代币制、签订协议、选择合适的强化物、行为记录表等。)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 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 1.概念与实验 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2.LH效应分析 动机缺失 认知缺失 情绪缺失 有人害怕失败,有人害怕成功! 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 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〇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 〇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班都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什么是观察学习? 1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班都拉把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的基本涵义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班都拉,1965)。 2.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观察学习也称为示范作用过程。 3.观察学习的榜样不限于现实社会个体,也包括各种负载着有关行为规则信息的环境刺激 观察学习的形式 儿童观察学习的不同形式 随着个体的认知发展而在不同程度上起作用。 在尚未掌握语言等符号能力的早期阶段,儿童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周围现实个体如父母、兄弟姐妹、游戏伙伴等的具体行为表现中获得观察学习。 随着儿童运动技能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活动范围的扩大,电影、电视等形象化的符号表征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示范刺激,从而大大扩展了他们观察学习的范围。 特别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