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古代汉语数词及其用法.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讲古代汉语数词及其用法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吴媛媛制作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数词的用法及古今 差异。 教学重点:数词及其活用。 教学难点:数词的使用特点及活用。 (一)数词定义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2)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嗜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左传·宣公十五年》) 数 词 的 分 类 1.基数词 古代汉语中表示十以下的数目,只用系数词来称数,但基数是“一”时,往往省略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文选·答苏武书》) 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2)基数词表示“十”以上的数目又有几种表示方法: 第一,系数与系数搭配使用时往往表示两个系数之间是相乘关系。如: 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全唐诗(下)·卷七百零九》)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苏轼《李钤辖座上分题戴花》) 第二,系数与位数搭配使用时有两种可能:当系数在前,位数在后时表示相乘关系。如: 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杜甫《沙苑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当位数在前,系数在后时表示相加关系,如: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 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左传·文公十八年》) 第三,整数和零数之间加“又”或“有”,这种方法早在甲骨文中就比较常见,数与数只能表示相加关系如: 三百有四十有八。(屯南663) 人鬲自(驱)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大盂鼎》)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第四,古代汉语中没有表示“零”位的数。如: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国语·越语下》)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 (《荆楚岁时记》) 到了中古,缺位处开始出现用“单”及其同音词“丹”的情况。 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三国志平话》上卷) 起天下百万民夫,开一千丹八里汴河。(《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到了近代和现代汉语早期,开始出现“零”。 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只活了一年零两个月。(《金瓶梅》第五十九回) 第五,特殊的基数词“两”、“再” 两,在先秦时期主要表示天然成双的事物(王力1980)。如: 髡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郑风·柏舟》) 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须注意的是先秦时期在单位词前使用的时候只能用“两”,而“两”不能用作零数,和序数。到汉代“两”与“二”用法虽有交错,但“两”仍不能用作零数,且“两”用在单位词前仍表基数。 再,在上古汉语中表示行为的次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两次”,如: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五岁再闰。 (《易经·系辞上》) 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序数词 序数词是表示次序先后的数目的词。 序数词表次序的方法: (1)直接用基数词来表示次序。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工。(晁错《论贵粟疏》) (2)在基数前加词头“第”、“初”,表示次序。如: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云有第三郎,窈窕无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用“太上”、“其次”或“上” “中”“下”或用天干等表示次序。如: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如淳说:“令有先后,故有令甲、令乙、令丙。” 3.约数 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不确定的数,有“大概”、“约略”之意。如“二十余”、“十三四”、“数十百千”(几十到成百上千)等。 古代汉语中约数表示法: (1)相接近的数字连用表示约数。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论语·先进》) 虽四五国则得利焉。(《墨子·非攻》) (2)用“诸”“众”、“群”、“数”、“庶”等词表示多而不确指的数或是“几个”。如: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人皆贺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