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的观念及其对偶互补机制.pdfVIP

中国古代“文”的观念及其对偶互补机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的观念及其对偶互补机制.pdf

No.4 第33卷第4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V01.33 垫!!生Z旦 』Q堕曼盟垒垦QE望垒Q!盟鱼盟Q曼丛△垦堕丛!y量垦曼!!羔 』坠垃:垫!j 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的观念及其对偶互补机制 刘泰然,陈雪 (吉首大q-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文”字概念的一个核心层面即其所包含的对偶互补机制。从战国以来,对“文”字的阐释就 开始与二元对偶的观念相结合,这一点,既与之前的文(纹)饰传统不可分割,同时又深刻地决定了后来对“文”的理 解的大方向。通过对礼器文(纹)饰以及文章的表现形态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作为对偶观念的“文”怎样表 现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些艺术的形式特征反过来也印证了“文”的观念的核心。就在于其终极性的对偶互补 之中。 关键词:文;对偶互补;礼器文(纹)饰;文章 作者简介:刘泰然(1978-),男,湖南娄底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美学文艺理论 研究;陈雪(1980-),女,重庆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艺术史研究。 基金项目:20lO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视觉意识研究”(10CZX050)。 自从许慎《说文》中将“文”字本义 的原则确实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易· 解释为“错画”后,后来的古典文字学家 系辞》云:“物相杂,故日文”,汉《说卦传》云:“分 基本上都将“文”理解为两画、两元间的 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爻而成章”。《系辞》 交错所形成的可见图像。【11直到现代的马叙伦仍 又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 然认同此说,并以古文字相参照指出其“象绣之交 文。”《易·贲卦·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 道为文章也”旧J。高鸿缙也认为“文”字乃以错画 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表纹。但马、高二先生的说法在现代古文字学界似 文’,以化成天下。”【4J①由此可见,《易传》在对 .^‘ “文”的理解上始终将其与一种形而上的阴阳、刚 乎并不占据统治地位。更多学者认为“叉”字乃象 柔、天人之间的对偶互补原则联系在一起,从而使 人形,中所从之“×”乃胸前所绘之纹身。后引申为 “文”的概念上升到一种终极价值的层面。虞翻从 文学、制度、文物以至文化义等。[3]醯‘71 象数学的角度认为“文”的概念乃是乾坤、阴阳之 尽管“文”字之本义很可能与人身之纹饰有 间的交错比照:“乾阳物,坤阴物,纯乾纯坤之时未 关,但许慎的解释可能也并非毫无意义。两画相错 有文章;阳物入坤,阴物入乾,更相杂成六十四卦, 以成文的观念一直到近代甲骨文发现之前都没有 乃有文章,故日‘文’。”1将“文”看成是两元之间 受到质疑,事实上就在于这种解释有着一种更大的 的错偶比对的观点在中国古代看来具有深入人心 宇宙论背景。可以看到至少从战国以来,“文”的 的普遍性。《朱子语类》:“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 概念就与两元互补的观念联系起来,这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