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科技史价值初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子》的科技史价值初探,科技史上的今天,中国近代科技史的开端,科技史上最糟糕的产品,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中国科技史,科技史,中国科技史杂志,彩图世界科技史,中国古代科技史

《管子》的科技史价值初探 许高飞P在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只有墨家重视科学技术,“可是这个学派为时较短,汉以后就不传了。……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只知道‘治人’,不重视向大自然开战,日日殚思竭虑于施行南面之术,而看不到科学技术的历史价值” [2]。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对《管子》一书进行比较全面的研读之后,我们相信,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学派也相当重视科学技术。而且尤为可贵的是,这个学派在秦汉以后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管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之一,它的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及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不少科技史料,弥足珍贵。笔者对《管子》进行了详细地研读,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并对其作了初步地分析。 一 科技政策 根据《管子》一书的记载,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十分重视科技人才,还制定了一些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鼓励科技发明,这对当时齐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管子?山权数》中有齐桓公和管子的一段对话,“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请问教数?’管子对曰:‘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袬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已民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知时,曰岁且阨,曰某谷不登,曰某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在这里,管子对齐桓公建议,对“明于农事者”、“能蕃育六畜者”、“能树艺者”、“能已民疾病者”、经验丰富能预知农作物收成者、“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都给予重奖,“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由此可以看出,管子对有真才实学并能对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技术人才(包括农业专家、畜牧专家、林业专家、医药专家等)十分重视,主张颁发重奖以示鼓励,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化百姓措施。考虑到当时齐国经济发达的文治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武功,不可否认其中包含这一“国策”所起到的作用。 二 养生问题 管仲学派对养生问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学术思想成果,但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如,1990年出版的李良松等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中明确立论:“先秦的养生思想首推老、庄”。[3]事实上,比老子早大约2个世纪、比庄子早大约4个世纪的管仲,率老、庄之先对养生思想以及一般健身问题就有过探讨。 在《管子?内业》中讲到,“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认为自然万物是由“精”构成,由精气产生五谷、列星、圣人之智慧和鬼神之魂灵。在此基础上,《管子?内业》探讨了人体的构成和如何获得健康长寿等与养生有关的问题,认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人之所失以死, 所得以生也”。 另外《管子?心术上》还讲到,“无之则与物异矣,异则虚,虚者万物之始也,姑曰可以为天下始”、“虚无无形谓之道”。管仲学派以“精”和“虚”作为“万物之始”,这在世界古代哲学史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4] 三 矿冶方面 《管子?地数》记载,“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当时,人们将山上显露的丹砂、磁石、陵石、赭石等矿苗叫做“山之见荣者”,根据矿苗判断其下存在的矿藏。例如,根据上面出现丹砂,推断出地下有金矿;根据上面有慈石,推断下层有铜金矿;根据上面出现陵石,推断底下蕴藏有铅锡赤铜矿;根据上面出现赭石,从而推断出其下有铁矿。这说明,经过长期经验知识积累,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矿苗与矿藏存在共生或伴生关系,这与现代矿床结构和矿物分布的理论是相符合的。 本世纪五十年代, 英国冶金史专家考格兰在他的成名作《旧大陆史前和早期的铁》中提出一种看法, 他认为中国铸铁是公元前后才发展起来的,在汉代的铸铁炉中才产生中国“最早的生铁铸件”。[5]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早已出现铁的冶铸。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都城临淄等地已有冶铁工场,程郑就是齐国有名的靠冶铁致富的大铁商。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可见当时已经使用铁来铸造开垦土地用的农具。《管子·海王》中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 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 天下无有。……耜铁之重加十, 三耜铁一人之籍也”。《管子·轻重乙》中记载,“一农之事, 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 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釭、一钻、一凿、一銶、一轲, 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