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研究.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研究 帅兴华 一、洛阳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概述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以其土地肥沃、富含锰铜等微量元素,加之 适宜的气候,使它成为我国牡丹的培植中心之一。洛阳牡丹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名,“国色 天香”、“花开富贵”赋予了牡丹美好的寓意,牡丹也由此被国人奉为太平盛世与生活富贵的 象征。在古都洛阳,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牡丹在洛阳邙 山的隋朝皇家园林“西苑”落户成长。到了唐朝,牡丹备受皇室、官民的喜爱,被大量种植, 誉为“国花”。到了花开时节,洛阳城“万人空巷”外出赏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 若狂”。宋朝时期,牡丹又红极于洛阳,姚黄魏紫四品,驰名天下。牡丹品种到达了119种。 牡丹文化更加繁盛,北宋时元佑年间有《洛阳花谱》,苏轼著有《洛阳牡丹记》,欧阳修著《洛 阳牡丹图》,司马光写诗《洛阳看花》,牡丹欣赏及诗词歌赋盛极一时。宋后,随着战乱和外 族朝廷的建立,牡丹渐渐凋零。民国时,战乱使洛阳牡丹遭受灭顶之灾,品种仅剩50余种。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 洛阳牡丹品种经国外引进、野生移植、嫁接栽培,慢慢得以壮大。尤其1982年洛阳市将 牡丹定位市花,1983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以来,牡丹的品种和种植面积得到了大规模的发 展。目前洛阳牡丹已达1200余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万余亩。仅第26届花会期间,洛 阳市内各类观赏牡丹就达80万株,品种360种,红、黄、绿、紫、粉、白、黑、蓝八大色系应有尽 有。一年一度的洛阳花会使得牡丹文化在洛阳又焕发了蓬勃生机。每年花会前来赏花旅游 的络绎不绝,白花会举办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8700万人次。同时也为牡丹文化产业的 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潜力。伴随着“牡丹搭台,花会唱戏”的经营模式的日益成熟,洛阳市 2008年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已达698.98亿元。如今,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更是让牡丹享誉 世界。牡丹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05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河南省建设 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后,牡丹文化产 业提上了建设议程。为加强牡丹文化研究,发展壮大牡丹产业,2008年3月3日,以洛阳牡 丹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河南洛阳牡丹专家组在古都洛阳成立。目前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已经 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资源开发 121 二、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界定及考察 (一)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界定 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其中规定的标准将文化产业分为三 个层次九个类型。第一,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 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第二,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在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表中明确列示有公园管理、植物观赏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在文化及 相关产业分类表中明确列示有会议及展览服务);第三,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 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合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现状,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考察的主 要范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牡丹花会发展; 牡丹公园建设和牡丹花卉观赏、展览; 牡丹绘画发展现状; 牡丹网络信息服务建设状况; 牡丹书籍、音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 牡丹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 (二)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的现状考察 以观赏为主体的花事、花会活动源远流长。隋朝就有“赴花会”,唐人观赏牡丹的热情 空前,每年清明暮春牡丹花开时节,人们竞相奔走相告,集会赏花。宋时主办万花会,“每到 暮春,牡丹开处,观者云集”(欧阳修《洛阳花木记》。1983年,洛阳市决定以花为媒,举办花 会,同时开展经贸洽谈,招商引资,促进洛阳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洛阳市已经形成了国际牡丹园、国家牡丹园、神州牡丹园、王城公园等观光区等30多个 百亩以上牡丹生产基地和5个高品位的千亩牡丹精品观光园。每年花会期间,除了在市内 布满牡丹,经营公园让游客欣赏外,一些公司更是携带牡丹走出洛阳,开办异地花卉展览和 培养。洛阳牡丹绘画全面走向繁荣。如今,在洛阳从事牡丹绘画的就达l万多人。在牡丹 绘画颇负盛名的洛阳市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