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败? 成功!.doc
失败? 成功! ——《我们住在文化中》教后反思 周晨 《美术》第11册教材安排了建筑欣赏,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课《我们住在建筑中》的教学。此次教学的重点是在建筑欣赏中了解到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建筑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教学设计如下: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民族、地理位置、生活方式、文学、雕塑、宗教文化等对建筑的影响,知道我们住在文化中,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是一门艺术。 2、小组合作寻找“我们身边的特色建筑”,增长有关建筑的知识,激发欣赏建筑的兴趣,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到过的世界三大宗教吗?(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宗教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建筑中,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宗教建筑,看看它们的特色。 3、出示“教堂、清真寺、佛寺”图片各一张,请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建筑?(教堂、清真寺、佛寺)你是如何判断的?(在学生的回答中,简单了解建筑特色) 4、根据以上明显的建筑特色,看幻灯片给其中的建筑进行“教堂、清真寺、佛寺”的分类。 (二)多方位了解建筑文化 1、其实建筑不仅仅体现了宗教文化,还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建筑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 2、我们先来看看建筑的发展以及它与文化是如何融合的。(放映幻灯片:古今中外的建筑) 边放映边由老师讲解。 教师小结: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门艺术。 (揭示课题:我们住在文化中) 3、了解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欣赏“蒙古包、吊脚楼、窑洞、江南水乡”4幅图片,叫出建筑名称。 指名将4幅图片对应放入中国地图的位置,说说这样放的理由。 教师小结: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对建筑影响显而易见了吧! 刚才我们所看的是中国的建筑,其实在世界上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不同,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建筑。 (4)放映“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就地取材、抵挡严寒)、热带海边的建筑(散热快)、日本的建筑(矮——抗震)”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师生共同了解其建筑原因。 (三)教师小结 (四)欣赏我们身边的建筑,指导课题研究 欣赏杭州的建筑图片,知道的随机叫出图片中的建筑名称,激发研究的兴趣。 布置小组合作研究的课题——我们身边的特色建筑(课件出示下列内容) (1)选择特色建筑(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宗教建筑、精致园林……) (2)搜集相关资料(图片、建筑位置、建筑年代、建筑特色、有关故事、对联匾额、名人与建筑……) (3)确定活动方式(实地考察、人物采访、查阅资料……) (4)指导分工合作(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认识身边特色建筑) (5)商讨汇报方式(考察报告、建筑绘画、故事表演、小报图册……) 3、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的细节问题。 在教学欣赏“蒙古包、吊脚楼、窑洞、江南水乡”4幅图片,叫出建筑名称这个教学环节时,我本来预设的是学生会随兴说出对这些建筑的想法,比如:看见窑洞,他们会说“那么差的房子!”于是我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展开辩论,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建筑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这样的建筑样式是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造成的。这样的预设我自以为很成功,因为其中渗透了“抛锚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Anchoring Instruction)是由博兰斯福特(J.Bransford)等人在大量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一是学习和教学活动是以围绕一个案例研习或问题求解为情境的“锚点”;二是学习内容允许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而这个“锚点” 要是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思考,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或者是合作的学习或探索。),能够引起争议。 但是自认为成功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在欣赏“窑洞”的图片时,果然有几位男生在座位上小声地说:“那么土的!”这不正中下怀吗?于是我马上问道:“土吗?你们认为这些建筑之间有好坏优劣之分吗?”本以为会引起的争论没有产生,全体学生都认为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当问及原因时,学生说道:“举个例子,蒙古包是由于游牧民族便于迁移而产生的建筑,它在草原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如果放到江南就会觉得怪怪的。所以这些建筑都是当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造成的,并没有好坏之分。”“窑洞是人们利用黄土高原的自然地貌建造的,在南方还没有这样的黄土呢!” 对于预设的抛锚式教学来说,这是失败的,但静下心来一想,这不正说明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在逐步的形成吗?以往我都是通过课后小课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了解学生,这次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多元文化素养已经在他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互征关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测算.docx VIP
-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简述题(整理).docx VIP
- 医院实习人员接收审批表.docx VIP
-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培训.pptx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17章 地价理论及其应用.ppt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15章 土地供给与需求.ppt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14章 土地市场概论.ppt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8章 土地财产制度概论.ppt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3章 土地分区利用.ppt VIP
-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毕宝德-第10章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ppt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