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的讲稿(乌梅丸).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乌梅丸谈多层次、多角度 应用经方的思路 广东省中医院 杨利 思考 一、六经的本质 1、脏腑经络、气化? 2、八纲? (愚按:六经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所涵者广,仅从一个角度来理解,不见森林) 二、经方应用的指导思想 1、对号入座? 2、方证相对? 3、方机相应? (愚按:三者虽有层次不同,但临床上均有指导价值。而以第三种最为灵变) 第一层次—对号入座 根据仲景原文所列的病证,指导经方的应用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味酸温) 细辛六两(辛热) 干姜十两(辛热) 黄连一斤(苦寒) 当归四两(辛温) 附子六两(炮,辛热) 蜀椒四两(去汗,辛热) 桂枝六两(辛热) 人参六两(甘温) 黄蘖六两(苦寒)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因此,多种方书(《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方剂学》)均列为“杀虫剂”。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大多数学者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的主方。 柯韵伯:“……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 病机: 上热—消渴、心中疼热、(易)饥 下寒—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上热下寒的病案 案一 头风(紧张性头痛) 某妪,湖南人,2013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头痛十余年,在湖南、广州多处治疗五年余,查头部CT正常,血压正常。在湘雅医院诊断为“紧张性头痛”。五年来曾服用多种处方,活血、祛风、补肾、清肝等,均未能止痛,需要服西药止痛片等。刻诊:头痛或左或右,吹风或劳累、生气后均加重,痛苦面容,表情焦虑,心烦,入睡困难,口干喜温饮,纳差,胃不胀痛,大便不成形,日二、三次,四末欠温,舌质淡,尖略红,苔薄白,脉弦略硬,重按无力。 分析:焦虑、心烦、入睡难、口干、舌尖红——上热(肝、心二经之火) 便溏、四末欠温——下寒(脾胃虚寒) 久痛入络——瘀血阻络 处方:乌梅12,黄连6,干姜6,川椒5,细辛3,北沙参12,酒白芍20,炙甘草10,川芎15,白芷12,白蒺藜15,晚蚕砂(包煎)15,夜交藤30。七剂。 二诊:6月27日。患者未来,其子代诉,患者服上方七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为五年来首次服中药能止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求取药三周。处以上方21剂,配合中成药三七制剂加强活血止痛之功。 三诊:7月24日。患者来诊,诉服药期间仅头痛发作一次,程度减轻,入睡亦好转,但早醒,大便仍不成形,舌尖红已退,脉弦重按仍无力。上方加重干姜为10克,改沙参为党参,加土炒白术10,成理中汤之意。并加炒枣仁15、珍珠母30(先煎)以安神。 案二 胃脘痛(慢性胃炎?) 余一亲戚之外甥,男,12岁,2009年诊。患儿不明原因上腹时痛半年左右,痛甚欲呕而不得呕,喜弯腰并按揉腹部以求缓解。家在农村,未作任何西医检查,曾服过两次驱虫药(肠虫清)亦未见虫体排出。其面淡黄,体瘦,脘痛时作时止,与进食无明显关联,诉痛时由心口窝窜至脐部,阵阵加剧,并不欲腹泻,亦无吐酸嗳气等症。温敷或揉按,逾时可解。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弦。 分析:本案见证不多,但其特点是“窜痛”,并喜温。颇类似“虫证”之脘腹痛,但患儿已服驱虫药无效。中医强调审症,并不拘于是否虫积之痛。只要特点符合窜痛,又无明显寒热之象,即可以乌梅丸法治之,此二十年前,余随江苏名医章文庚先生学习而来。 遂处以简化乌梅丸方:乌梅6,黄连3,干姜8,党参10,炙甘草5,川椒3,木香(后下)6。五剂后来电诉未发作,嘱以上方再服半月。一年多后见之,未再发作脘腹痛。 案三 痛经 患者杨某某,女,21岁,北京人,为同事的女友。痛经二年余,经前期及经期第一、二天为主,痛时不能上班,伴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每月均有不同程度发作。2012年11月初诊,近期因家事,心烦易怒,口干,睡眠易醒,偶有心悸,饮食不规律,以前进食生冷较多,二便尚调。经期尚准,量少,色暗有少量血块,腰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按之力弱。 分析:心烦易怒、口干、心悸、眠差,脉弦—上热(心肝二经之火) 痛经伴面色苍白、四肢欠温,结合以前进食生冷多—下寒(肝胃寒邪凝滞) 经量少、色暗、血块多—瘀滞 处方:乌梅丸合失笑散加减: 乌梅12,黄连5,黄柏10,干姜8,川椒6,细辛3,当归15,党参15, 川芎10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