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1.消毒 ?容器 ?消毒液 ?时间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 2.检查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 1.消毒 ㈢ 测量体温的方法 1.评估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2.计划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环境准备 用物准备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㈢ 测量体温的方法 1.评估 2.计划 3.实施 核对解释 ↓ 测量体温 ↓ 读数记录 ↓ 整理归位 部位: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嘱病人闭口用鼻呼吸 勿用牙咬勿说话 测温3min 测口温 若不慎咬碎 立即清除碎屑 延缓汞的吸收 促进汞的排出 腋下有汗应先擦干 水银端放于腋窝正中,紧贴皮肤,屈臂过胸 测温7-10min 测腋温 取好体位 润滑肛表 插入深度:3-4cm 测量时间:3min 禁忌: 测肛温 ㈢ 测量体温的方法 三防 防碰碎爆裂 防测量不准 防意外发生 注意事项 课 堂 练 习 A1型题: 1.以口腔温度为划分标准划分低热范围是 A.36.0 ℃ B.36.8-37.3 ℃ C.37.3-38.0 ℃ D.38.0-38.5 ℃ E.38.5-39.0 ℃ 课 堂 练 习 A1型题: 2.适宜测量口腔温度的病人是 A.昏迷 B.婴幼儿腹泻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 课 堂 练 习 A1型题: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肿瘤 E.疟疾 课 堂 练 习 X1型题: 马某,高热、昏迷,护士为其测量腋下温度,检视读数为35 ℃以下,估计体温不升的原因可能是 A.病情危重 B.测量时上肢未夹紧体温计 C.腋部汗液未擦干 D.体温表故障 E.测量时间少于10min 课 后 作 业 预习P231-237: 脉搏、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LOGO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邵阳医专基础护理教研室 什么是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 是衡量机体状态的可靠指标 T 36.3-37.2℃ P 60-100次/min R 16-20次/min BP 90-140/60-90mmHg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学 习 目 标 1、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异常体温的护理 2、掌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3、熟悉体温的异常变化 4、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学 习 内 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相关知识1: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㈠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换算公式 ℉=℃×9/5+32 ℃=(℉-32)×5/9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㈠正常体温 2.体温的正常范围 影响因素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年龄 性别 昼夜 其他 环境 ㈡生理变化 食物氧化 传导 对流 蒸发 辐射 产热 散热 散热中枢 产热中枢 下丘脑 相关知识2: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1. 定义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1. 定义 2.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37.3-38.0℃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形式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迷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上升期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稽留热 4. 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 稽留热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间歇热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8章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及其检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2.ppt
- “数字化城管”的技术体系及其在江苏省的推广和应用65914.ppt
-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第一讲.ppt
- [精]2013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7张)2.ppt
-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ppt
- 《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讲义2011.ppt
-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ppt
- 《水力学》第四章有压管中的恒定流.ppt
- 【全程学习方略】2011版高中生物3.2.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60255.ppt
-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