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古代中国官方对讼师的认知与治理模式
1
汪旗
2
许朝升案发生在嘉庆二十五年的江苏 ,主要涉及两个条文的适用,一是 《大
3
清律例》《刑律》编 《诉讼》章 “教唆词讼”条;二是《大清律例》《名例律》
4
编“老小废疾收赎”条。 本案中,年已七十的许朝升仍不免流放,可见清朝政
府在司法裁量上从严打击“教唆词讼”的态度。不仅如此,清代在惩治违法讼师
和教唆词讼方面形成了历代最为严密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本文认为当局可意会而
未明言的法律政策可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是当局为何要从严打击教唆词讼,其
原因和目的是如何体现的;二是政府如何打击教唆词讼,其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自古以来,当局和官员们对于讼师的认知和治理普遍遵循以下模式:当局追
求的是无讼息讼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加的案件使得他们认为社会秩序不稳定,社
会治理压力增大。在追寻案件增加的原因时,当局普遍认为讼师唆讼是主因,因
而严厉打击讼师就可以减少词讼,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清明和无讼的理想。正是
在这一认知模式下,官方在裁量许朝升案是否适用“收赎”的规定时,做出了从
严“不准收赎”的决定。但这一模式有很大漏洞,一是案件增加的原因没有研究
清楚,没有认识到讼师唆讼并非主因;二是原典儒学中无讼息讼的社会理想,其
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与自宋以降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大不相同,官方意识形态中
的无讼理想却无法及时做出调整;三是当局对讼师的治理方式有问题,严厉打击
和禁止既不可能消灭讼师群体,而且也无法降低诉讼数量,实现社会清明,讼师
之所以生生不息有其坚强的社会土壤。下文将对该模式进行分析。
一、 日益增大的社会治理压力
在清代,官员和当局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社会治理压力,首先是因为诉讼增加,
连年积案。“在乾隆帝以及高层官员的督促下,至 1759 年为止福建省的新旧案
件中有 18092 件得以结案。然而,尚有 4708 件等待处理的案件被推给下一年的
官员负责。”“在 1807 年湖南巡抚上报的仅省级衙门未曾审结的案子就达 3228
件,两广总督及广东巡抚上报广东省未结案件则为 2107 件,福建巡抚上报 2977
件案件得以成功地结案。就在同一年,江西上报除了省城南昌有 1600 件案件未
5
曾审结外,全省各地有不少于 10000 件案件未曾审结。”
政府和官员的主流观点认为,案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讼师教唆词讼,这种观
1 中欧法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
2 《刑案汇览》,“嘉庆二十五年,江苏司李琨现审案”。
3 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若受雇诬告人者,与自
诬告同。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其见人愚而不能伸冤,教令得实,及为人书写词
状而罪无增减者,勿论。
4 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瞎一目、折一肢之类),犯流罪以下,收赎。
5 邓建鹏:《清代讼师的官方规制》, 《法商研究》2005 年第 3 期,第 138 页。该数据源
自Melissa A . Macauley, “Civil and Uncivil Disputes in Southeast Coastal China,
1723-1820.”in 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edited by Kathryn Bernhardt,
Philip C. C. Hua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pp87.
6
点自宋代以来就有。 但实际上案件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讼师而言,教
唆词讼也并非唯一导致诉讼增加的原因。有学者将讼师的参与导致诉讼增加可分
为两种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