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提炼 到学习中融合.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生活中提炼到学习中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选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迎合数学教学生活化,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创设生活情境,忽略了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得数学教学过于生活化,这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理念相违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生活与数学水乳交融呢?我有幸代表区名师工作室,向全区数学教师展示了“用连乘解决问题”的观摩课,现结合自己的课例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生活化,学生跃跃欲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课件播放旅游录像),你们出去旅游过吗?   生:去过!(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情绪高涨)   师:你们出去旅游之前会考虑哪些问题?   生1:我会先去买一些旅游中要吃的食品。   生2:我会想应该怎么去。   生3:到了旅游景点怎么买票。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考虑得这么周全。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出去旅游,先解决旅游人数的问题,再解决要购买物品的问题,还要解决旅游车辆和到了旅游景点购票等问题。(课件一一显示:人数、物品、车辆、购票)   ……   旅游是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也是学生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以此创设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生活化,学生乐此不疲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着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丰富的客观事实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师:我们先来看看旅游人数,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老师只告诉你们,有4个小组,你们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吗?   生:不能。   师: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1: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   师:这是二年级小朋友解决的问题。老师再告诉你们,每张课桌坐2个同学,每个小组有6张课桌。谁能说说老师告诉你们哪些信息,要你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2:告诉我们每张课桌坐2个同学,每个小组有6张课桌,有4个小组,让我们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用列式计算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老师要看看谁的解法最多。(师巡视后指名三种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生3:2×6=12(人),12×4=48(人)。   生4:6×4=24(张),2×24=48(人)。   生5:2×4=8(人),8×6=48(人)。   师:好了,这三位同学做得对吗?(对)先看看第一种解法,谁能说说他是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生6:先计算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再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生复述后课件演示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谁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生再次复述)不计算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行吗?   生:不行。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7: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要先知道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再来看看第二种解法和第三种解法,同桌互相说一说他们是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生8:第二种解法先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张课桌,再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   师:谁来说说第三种解法?   生9:先计算出每个横排有多少个同学,再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   师(课件演示每个横排有多少个同学):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那你又明白了什么?(生复述)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一种解法,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10:2×6×4=48(人)。   生11:6×4×2=48(人)。   生12:2×4×8=48(人)。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三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生13:第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