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半年总结.docxVIP

心血管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半年总结.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血管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半年总结

心血管内分泌科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程迁延且病机复杂,单一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全周期康复需求。中西医结合护理立足西医“精准诊疗”与中医“整体辨证”的核心优势,通过“西医控指标、中医调体质、融合促康复”的协同模式,实现生理指标调控与身心整体改善的双重目标。上半年,科室中西医结合护理团队以“优势互补、精准协同、全程赋能”为工作目标,构建“评估-干预-监测-延续”全链条融合护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半年工作详细总结如下: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基础概况

上半年,科室共为860例患者提供系统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覆盖冠心病(PCI术后)210例(占比24.4%)、2型糖尿病320例(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8例、糖尿病肾病45例,占比37.2%)、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205例(占比23.8%)、心力衰竭82例(占比9.5%)及其他代谢性疾病43例(占比5.0%)。通过“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双维度评估,明确西医疾病分期与中医证型:冠心病以气滞血瘀型(89例)、痰浊阻滞型(62例)为主;糖尿病以阴虚燥热型(115例)、气阴两虚型(138例)为主;高血压以肝阳上亢型(98例)、痰湿中阻型(65例)为主。

护理团队由42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西医专科护士18名(含心血管专科6名、内分泌专科12名)、中医专科护士10名、中西医结合护理骨干8名、营养师3名、康复治疗师3名,所有成员均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项培训,熟练掌握西医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与中医艾灸、耳穴压豆等核心技术。上半年,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覆盖率达92%,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缓解率较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4.4-7.0mmol/L)提升15个百分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140/90mmHg)提升12个百分点;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6.5%,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核心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构建“双维评估-精准匹配”的融合护理体系

中西医双维评估,锁定核心护理靶点:建立“西医指标监测+中医四诊合参”评估体系,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综合评估。西医聚焦心率、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客观指标,明确疾病严重程度与并发症风险,如糖尿病患者重点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中医通过望舌象、闻声音、问病史、切脉象,判定证型与体质偏颇,如舌紫暗、脉涩提示血瘀,舌少苔、脉细数提示阴虚。结合评估结果形成“疾病-指标-证型”三维护理靶点,例如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西医靶点为“预防支架内血栓、控制血压”,中医靶点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融合护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上半年,双维评估准确率达98%,护理靶点定位精准率达95%。

动态调整方案,适配病情变化:建立“指标波动-证型转化”双驱动调整机制,住院期间每周结合西医指标复查与中医舌脉变化复评1次,在关键节点(如PCI术后3天、血糖骤升/骤降时)即时评估。例如,一名糖尿病患者初期西医指标显示空腹血糖11.2mmol/L,中医辨证为阴虚燥热型,方案以“胰岛素控糖+耳穴压豆(胰、内分泌)+百合玉竹饮”为主;2周后血糖降至7.8mmol/L,但出现乏力、气短,中医复评为气阴两虚型,随即调整方案为“胰岛素剂量微调+艾灸脾俞、三阴交+西洋参麦冬饮”,实现指标与体质的同步改善。上半年,680例患者(占比79.1%)根据病情变化优化护理方案,有效率达94%。

(二)聚焦专科疾病,实施“西医+中医”协同干预

冠心病(胸痹)中西医协同护理:构建“西医控危+中医通脉”融合模式。西医层面: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精准执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护理,监测出血倾向;控制血压在120-130/70-80mmHg,避免血压波动引发冠脉压力变化。中医层面:气滞血瘀型予耳穴压豆(心、膻中、神门)行气活血,艾灸内关、足三里温通经络,指导练习“养心操”(缓慢扩胸配合深呼吸);痰浊阻滞型予陈皮茯苓饮化痰祛湿,饮食忌肥甘厚味。针对术后焦虑患者,联合情志调护,播放舒缓古琴曲,讲解“怒伤肝、喜伤心”的中医机理。上半年,210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至3.8%,胸闷胸痛症状缓解时间较上年同期缩短2.3天。

糖尿病(消渴)中西医协同护理:建立“西医控糖+中医滋阴”融合体系。西医层面:精准执行胰岛素注射护理(轮换部位、把控剂量),监测三餐前及睡前血糖,预防低血糖;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伤口清创、敷料更换,控制感染。中医层面:阴虚燥热型予耳穴压豆(胰、肾、三焦)调节代谢,中药熏洗(知母、生地、麦冬)改善皮肤干燥;气阴两虚型予艾灸肾俞、三阴交益气养阴,配合“消渴养生操”(太极云手、足底按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中药熏洗(桂枝、当归、红花)温经通络,缓解肢体麻木,熏洗温度控制在37-40℃,避免烫伤。上半年

文档评论(0)

郭志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