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车站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VIP

高架车站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架车站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一、手册说明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高架车站基础结构(含承台、拉梁、筏板、桩头处理等)施工全流程,覆盖陆地及半开挖式基础施工场景,重点解决结构受力、防水抗渗、尺寸偏差类质量通病。

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33-2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核心目标:精准识别施工中影响基础结构安全、耐久性及后续工序的质量问题,提供“预防-治理”一体化方案,减少返工成本,保障工程质量达标。

二、桩头处理阶段质量通病防治

2.1桩头混凝土松散(骨料外露、强度不足)

项目

具体内容

通病表现

桩头凿除后表面混凝土松散,骨料外露(外露深度>5mm),回弹检测强度低于设计值15%以上;严重时桩头出现掉块,影响桩身与承台连接可靠性。

成因分析

1.桩基浇筑时桩顶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气泡、蜂窝;2.桩头凿除时采用大型风镐强拆,过度冲击导致混凝土破碎;3.桩顶浮浆未彻底清除(浮浆厚度>50mm),与新鲜混凝土结合不良。

预防措施

1.桩基浇筑至桩顶时,提高振捣频率(振捣器频率≥50Hz),延长振捣时间(每点30-40s),确保桩顶500mm范围内混凝土密实;2.凿除桩头前弹线标识,先用切割机沿标识线切缝(深度≥50mm),再用小型风镐分层凿除(每层厚度≤100mm);3.凿除后检查桩顶混凝土,浮浆需清除至露出新鲜骨料,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治理方法

轻微松散(强度偏差≤10%):用角磨机打磨松散表面,涂刷界面剂后抹1:2.5聚合物水泥砂浆(厚度20-30mm),养护7d;严重松散(强度偏差>10%或掉块):剔除松散部分(深度≥100mm),植入Φ12mm钢筋网(间距150×150mm),浇筑C40微膨胀混凝土,养护14d后检测强度。

2.2桩头防水渗漏(闭水试验出现湿渍或渗水)

项目

具体内容

通病表现

桩头防水施工后闭水试验,桩身与垫层交接处、桩顶表面出现湿渍,严重时形成渗水通道,基坑抽水后仍持续渗漏,影响承台混凝土质量。

成因分析

1.桩头表面未清理干净(残留浮尘、油污),防水涂层与基层结合不紧密;2.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涂刷厚度不足(<1.0mm)或漏刷;3.遇水膨胀止水条未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移位或破损。

预防措施

1.防水施工前用钢丝刷清理桩头表面,再用丙酮擦拭油污,基层含水率控制在≤9%;2.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分两遍涂刷(第一遍厚度0.8-1.0mm,表干后涂第二遍),总厚度≥1.5mm,用湿膜测厚仪逐点检测;3.遇水膨胀止水条采用水泥钉固定(间距≤300mm),缠绕桩头一周,接头处搭接长度≥50mm,浇筑前检查止水条完整性。

治理方法

轻微渗漏(局部湿渍):沿渗漏处凿V型槽(宽度20mm、深度15mm),清理后填入遇水膨胀止水胶,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厚度≥2.0mm);严重渗漏(渗水):拆除原防水层,重新清理基层并按预防措施施工,闭水试验24h无渗漏后方可继续。

三、砖胎膜砌筑阶段质量通病防治

3.1砖胎膜墙体倾斜(垂直度偏差>8mm/m)

项目

具体内容

通病表现

砖胎膜砌筑完成后,墙体向基坑内侧或外侧倾斜,垂直度偏差>8mm/m,严重时墙体出现裂缝;后续回填或混凝土浇筑时,墙体易坍塌,需返工重建。

成因分析

1.砌筑前未弹控制线或控制线偏差大(>5mm),墙体定位不准;2.砂浆强度不足(如M5砂浆实际强度仅M3),墙体整体稳定性差;3.砌筑时未用水平尺控制垂直度,随砌随偏;4.回填时单侧回填速度过快,墙体受偏压倾斜。

预防措施

1.垫层施工后用经纬仪放出墙体内侧控制线(偏差≤2mm),每2m设1个标高控制点;2.按试验室配合比拌制砂浆(水泥、砂计量偏差≤±2%),搅拌时间≥2min,砂浆强度每日抽检1组;3.砌筑时采用“三线一吊”(轴线、边线、标高线,每3皮砖吊垂直度),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mm/m;4.回填时对称分层回填(每层厚度≤300mm),两侧回填高度差≤500mm。

治理方法

轻微倾斜(5-8mm/m):在倾斜侧加设临时支撑(钢管Φ48×3.5mm,间距≤1.5m),另一侧开挖至墙底,调整墙体垂直度后用水泥砂浆塞缝;严重倾斜(>8mm/m或裂缝):拆除倾斜段墙体,重新按控制线砌筑,砌筑后养护7d再回填。

3.2砖胎膜抹灰空鼓开裂(空鼓面积>0.02㎡或裂缝宽度>0.3mm)

项目

具体内容

通病表现

砖胎膜内侧抹灰后,表面出现空鼓(敲击有空响),空鼓

文档评论(0)

工程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