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儿童孤独症情绪表达护理课件.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像“拆盲盒”一样读懂情绪密码04护理诊断:从“问题行为”到“未被满足的需求”05护理目标与措施:用“情绪工具箱”打开心门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情绪风暴的“连锁反应”07健康教育:让家庭成为“情绪教练”08总结目录

2025儿童孤独症情绪表达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一名在儿童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2年的护士,我常说:“孤独症孩子的情绪像被装进了‘密码箱’——他们有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钥匙让世界读懂。”2023年《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患病率已达1.16%,其中约80%存在显著的情绪调节障碍:有的孩子会因衣服标签摩擦皮肤突然尖叫,有的会因活动顺序改变用力拍打自己的头,还有的会在陌生环境中像“小木偶”般僵立,眼神空洞……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或社会常规方式表达需求的痛苦。

情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孤独症儿童建立社交联结、适应环境的关键突破口。2025年,随着“健康中国2030”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聚焦,我们对孤独症护理的认知已从“行为矫正”转向“情绪赋能”——不再是单纯压制“问题行为”,而是帮助孩子识别、表达、调节情绪,让他们的内心世界被“看见”。今天,我将结合临床真实案例,与大家共同梳理一套贴合孤独症儿童特点的情绪表达护理体系。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去年春天,我参与护理了6岁的孤独症男孩小宇。初见时,他缩在妈妈怀里,手指不停捻着衣角的线头,眼神像受惊的小鹿般躲闪。妈妈红着眼圈告诉我:“他2岁半确诊,现在能说简单句子,但从不说‘我难受’‘我喜欢’。上周在幼儿园,老师把他的水杯从蓝色换成粉色,他突然撞墙,额头都青了……”

小宇的日常情绪表现具有典型性:

触发无预兆:外界微小变化(如物品位置、声音强度)常引发剧烈情绪反应;

表达“躯体化”:生气时咬手、焦虑时撞头、高兴时原地转圈到头晕;

理解“单向性”:能听懂“把玩具给我”,但无法回应“你为什么哭”;

调节“被动化”:情绪爆发后需家长抱到固定角落、摸特定毯子才能慢慢平复。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科室每月能接触3-5例。他们的情绪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安全与发展,更让家庭陷入“小心翼翼——情绪爆发——自责无助”的循环。

03护理评估:像“拆盲盒”一样读懂情绪密码

护理评估:像“拆盲盒”一样读懂情绪密码护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第一步是“解码”——通过系统评估,找出情绪背后的“触发-表达-维持”链条。针对小宇,我们采用了“三维评估法”:

环境-行为观察(连续72小时)我们与家长、教师协作,制作“情绪日志”,记录具体场景(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如“玩具被收走”“灯光变亮”)、情绪表现(尖叫/咬手/僵立)、持续时间(3分钟/15分钟)及结果(家长安抚/自行平复)。小宇的日志显示:80%的情绪爆发发生在“常规改变”时(如午餐提前10分钟、回家路线变化),且90%伴随咬左手背的动作。

生理-心理量表评估使用《儿童孤独症情绪行为量表(ABC)》《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自主设计的“情绪表达能力评估表”(含“情绪识别”“情绪命名”“情绪调节策略使用”3个维度)。小宇的ABC量表中“情绪调节”项得分28分(临界值25分),CBCL显示“社交退缩”“攻击性行为”分值偏高;情绪表达能力评估中,他能识别“开心”“生气”的表情图片(60%准确率),但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仅会“摸毯子”一种。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访谈与小宇父母深度沟通后发现:妈妈因焦虑常过度保护(如“他一皱眉我就问‘是不是不舒服’”),爸爸则认为“男孩要坚强,哭就是惯的”,两人在情绪应对上常争执;幼儿园教师因怕他受伤,限制其参与集体活动(如“手工课不让用剪刀”)。这些家庭与环境的“过度反应”,反而强化了小宇的情绪依赖。

通过评估,我们画出了小宇的“情绪地图”:核心需求是“掌控感”(对环境稳定性的依赖),主要障碍是“情绪语言缺失”,外部强化因素是“成人过度干预”。

04护理诊断:从“问题行为”到“未被满足的需求”

护理诊断:从“问题行为”到“未被满足的需求”传统护理中,我们可能会将小宇的咬手、撞墙定义为“有自伤的危险”。但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行为本质是“情绪表达障碍”的外在表现。结合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我们为小宇制定了以下护理诊断:

1.情绪表达障碍(ImpairedEmotionalExpression)

依据:无法用语言或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表达情绪(如“我生气了”),仅通过自伤行为传递信号;

相关因素: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滞后、缺乏情绪识别训练、家庭未提供情绪示范。

2.有自伤的危险(RiskforSelf-Mutilation)

依据:近1个月内出现3次撞头、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