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电力安全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一、事故基本情况与经过
(一)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
2023年X月X日14时30分,XX供电公司XX运维班在进行10kVXX线#08杆至#12杆线路检修工作时,发生一起触电安全事故,造成工作班成员XXX(本人)右手臂及胸部电弧灼伤,经送医诊断为Ⅱ度烧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3.2万元。事发当日天气为阴天,气温25℃,相对湿度75%,线路区域为农村丘陵地带,周边有农田及少量居民房屋。
(二)事故经过
当日8时00分,运维班召开班前会,工作负责人XXX布置“10kVXX线#08杆至#12杆绝缘化改造及更换避雷器”工作任务,明确停电范围为10kVXX线#07杆断路器至#12杆负荷侧,工作票签发人XXX签发第一种工作票,工作班成员包括本人、XXX、XXX共3人。
9时30分,工作班到达现场,工作负责人XXX宣读工作票及安全技术措施,本人负责布置#08杆杆上接地线,XXX负责#12杆杆上作业,XXX担任监护人。本人登杆前检查登高工具合格,确认#08杆线路已停电并验电,随后在#08杆中相导线处装设一组接地线(型号为-25mm2铜绞线,接地端连接杆塔)。
10时15分,XXX完成#12杆避雷器更换后,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工作结束,本人随即登上#08杆准备拆除接地线。在拆除A相接地线时,因未确认相邻带电线路(10kVYY线与XX线同杆架设,间距1.2m,距离安全规程要求的3.0m不足)的运行状态,右手误触10kVYY线A相带电导线,电弧瞬间通过右手臂至胸部形成回路,导致电弧灼伤。现场监护人在发现异常后立即切断线路电源,并将本人送医救治。
(三)事故直接原因
本人未严格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未确认相邻带电线路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盲目触碰带电设备,是导致本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事故间接原因
1.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不到位,工作负责人未对同杆架设带电线路的风险进行专项交底,未设置专人监护带电区域;
2.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经验主义”思想,未对作业环境中的交叉跨越带电线路进行再次核查;
3.班组安全培训针对性不足,对同杆架设线路作业的危险点辨识及防范措施培训未覆盖至每位作业人员。
二、事故原因深度分析
(一)人员因素剖析
1.安全意识薄弱
作业人员长期在低风险环境中工作,逐渐形成麻痹心理。现场勘查时未充分识别同杆架设线路的交叉带电风险,误判作业区域为绝对安全区。登杆作业前虽进行停电验电,但未对邻近带电线路进行二次确认,存在“经验主义”倾向,将以往作业模式机械套用于当前环境。
2.专业技能不足
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第4.3.5条关于“同杆架设线路作业安全距离”条款理解不透彻,未能准确判断1.2米间距低于3米安全标准的危险性。接地线拆除操作时,未采用“先验电后接地”的标准化流程,右手直接触碰导线前未使用验电器复核线路状态。
3.行为习惯缺陷
违反“工作票执行全过程监护”规定,监护人未全程跟踪作业人员动作。本人拆除接地线时未执行“唱票复诵”制度,未向监护人汇报具体操作步骤。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绝缘手套,仅依赖登高绝缘鞋防护,导致电弧灼伤面积扩大。
(二)设备与工具管理缺陷
1.安全工器具配置不全
现场未配备电压等级匹配的验电器(10kV线路应使用额定电压12kV以上验电器),仅使用普通绝缘杆进行验电,无法有效检测邻近带电线路。接地线截面积虽符合标准(-25mm2),但未配备同杆架设线路专用绝缘隔板,未形成物理隔离屏障。
2.工器具状态监控缺失
登高作业前仅检查登高工具合格证,未对绝缘手套进行气密性检测(事后发现手套存在微小破损)。工作负责人未检查接地线连接端子是否紧固,导致拆除时意外触碰带电导线。
3.设备标识系统失效
#08杆杆塔未悬挂“同杆架设带电线路警示牌”,线路名称标识模糊,作业人员难以快速辨识10kVXX线与10kVYY线的对应关系。停电操作票未特别标注“邻近带电线路”风险点,导致安全措施存在盲区。
(三)作业环境风险识别不足
1.现场勘查流于形式
班前会仅宣读工作票内容,未组织现场复勘。作业区域存在交叉跨越带电线路的客观风险,但未在勘查报告中标注危险点。当日阴天湿度达75%,电弧扩散风险增加,但未采取防潮绝缘措施。
2.气象因素影响评估缺失
作业前未查询实时气象数据,未将湿度75%作为特殊环境因素纳入风险管控。电弧在潮湿环境中放电距离增加30%,但作业人员仍按干燥环境标准判断安全距离。
3.空间布局隐患
10kVXX线与10kVYY线同杆架设间距1.2米,低于《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14第5.0.7条规定的3米最小安全距离。杆塔设计未考虑交叉作业安全裕度,未设置作业平台隔离区。
(四)管理体系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