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缝专项处理措施.docxVIP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缝专项处理措施.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缝专项处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020年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本项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纸(含施工缝留置位置、处理要求)

项目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含温度控制、养护要求)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及混凝土结构验收办法

二、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本项目为大体积混凝土锚体结构施工(尺寸15m×10m×3m,混凝土总量450m3),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施工缝按设计要求留置水平施工缝(间距2m,共2道),施工时段为9-12月(环境温度5-25℃)。需通过专项处理措施控制施工缝结合面粘结强度≥15MPa、渗漏量≤0.1L/(m?d),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合格率100%,养护期间内表温差≤25℃,确保锚体结构整体稳定性与耐久性,满足上部结构承载要求。

关键技术条件:

材料要求:凿毛处理后界面粗糙度Ra≥40μm,修补用水泥砂浆强度≥C35(28d抗压强度≥35MPa),养护剂固含量≥30%(成膜时间≤4h);

设备要求:风镐(冲击频率1500次/min)、高压水枪(压力0.8MPa)、回弹仪(精度±1MPa)、渗压计(量程0-1MPa);

检测要求:施工缝粘结强度用拉拔仪检测(每50㎡1点),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测(每10㎡1点),温度用预埋传感器监测(每2h1次)。

三、施工缝处理措施

(一)水平施工缝处理

凿毛处理:

凿毛时机: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h(强度达到2.5-5MPa)进行凿毛,避免过早凿毛导致混凝土表层脱落或过晚凿毛增加难度;

凿毛工具:采用风镐(配φ20mm凿头)进行机械凿毛,局部边角(距模板50mm内)用手锤+钢钎人工凿毛,凿毛深度5-10mm(露出洁净石子,石子露出率≥70%),禁止凿除混凝土结构层(避免出现露筋、孔洞);

界面清理:凿毛后先用高压水枪(压力0.8MPa)冲洗界面(水流方向与界面呈45°),清除浮渣、碎屑(粒径≤2mm),再用压缩空气(压力0.5MPa)吹干界面(含水率≤8%),严禁界面残留积水、灰尘。

界面预处理:

湿润处理:上层混凝土浇筑前2h,用喷雾器向界面喷洒清水(雾化程度≥80%),使界面处于湿润状态(无积水),确保水泥砂浆与老混凝土充分粘结;

界面剂涂刷:采用水泥基界面剂(水灰比0.4,掺加3%丙烯酸酯乳液),用毛刷均匀涂刷界面(厚度1-2mm),涂刷范围超出施工缝边缘100mm,界面剂涂刷后30min内开始浇筑混凝土(避免界面剂干结)。

混凝土浇筑衔接:

铺浆处理: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在界面铺设50mm厚同配合比无石子砂浆(坍落度200±20mm),砂浆铺设面积与混凝土浇筑速度匹配(每30min铺设≤10㎡),禁止砂浆堆积、干涸;

浇筑控制: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时间15-20s),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振捣时禁止振捣棒直接撞击界面(防止界面松动)。

(二)冷缝预防与处理措施

冷缝预防:

供应保障:混凝土搅拌站配置3台120m3/h搅拌机组,配备15台10m3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距离3km,单程时间≤20min),确保混凝土供应能力≥50m3/h,浇筑间歇时间≤90min(短于混凝土初凝时间120min);

浇筑工艺优化:采用“斜面分层+推移式浇筑”工艺,分层厚度300mm,浇筑坡度1:6,每道浇筑带宽度3m,相邻浇筑带搭接时间≤30min,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环境调控:高温天气(≥25℃)浇筑时,在浇筑区搭设遮阳棚(遮光率≥90%),向骨料堆洒水降温(骨料温度≤2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30℃;低温天气(≤10℃)时,对运输罐车采取保温措施(包裹岩棉套,厚度50mm),入模温度≥10℃。

冷缝处理:

冷缝判定:当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超初凝时间(120min),或界面出现乳皮硬化(用手指按压无印痕)、振捣时无泛浆现象,判定为冷缝;

处理流程:

轻微冷缝(界面未完全初凝):立即停止浇筑,用振捣棒(φ50mm)插入界面下50mm振捣(每300mm1个振捣点,时间20s),破坏乳皮层后铺设50mm厚无石子砂浆,重新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放缓至2m/h);

严重冷缝(界面完全初凝):按施工缝标准处理,先凿毛(深度10mm)、清

文档评论(0)

工程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