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空观念】以时空为线索,自学梳理,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理解其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以此涵养家国情怀。;佛教,也叫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时由释迦牟尼创立于古印度。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主张“众生平等,皆可成佛”,又说“有生皆苦”,而把解脱痛苦的希望寄托于消极的“涅槃”境界。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多国政治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1.佛教中国化的历程:;①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

②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

③统治者的支持,通过佛教控制人民,维护统治;

④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与人们精神寄托。;材料1: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

材料2:“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

;问题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灭佛”?;1.明末清初:

(1)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②传教士的推动;

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④统治阶级的支持;

⑤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

(2)表现:

①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

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④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招揽人才。;(3)影响:

①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②受制于中国专制制度与传统观念,传播仅限于部分士大夫,影响较小,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层次;时间;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韩国谚文;2.儒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学思之窗:阅读上述诗句,体会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1)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

②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推行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以唐制为蓝本。

(2)教育体制: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越南春节;(1)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2)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3)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归纳总结:中学东传(东亚文化圈);;(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问题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1.(2024·广西卷)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洋务者亦不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源于()

A.阶级矛盾尖锐

B.洋务运动失败

C.立宪运动兴起

D.民族危机加深;2.(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