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

九上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到文章词句之间的对偶规律,感知文章情感的变化。

2.通过品味关键词,体会写景之妙,把握作者情感。

3.结合助读材料,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找到文章词句之间的对偶规律,感知文章情感的变化。

2.通过品味关键词,体会写景之妙,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助读材料,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其中不乏孟浩然、李白、杜甫这些大文豪。但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一篇关于岳阳楼的千古佳作《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引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千古传唱、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阴晴明暗,去聆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二、资料链接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年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刻苦求学。生活的穷困使他有可能了解和同情人民的疾苦。二十七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以后,一再上书朝廷,议论国事,主张革除积弊,改良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做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后,提出了“明黜陟”、“择长官”、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等十条改革当时政治弊病的意见。受到守旧派的排挤,被罢去参知政事之职,以后出任地方官。范仲淹很重视边防事务,他坚守西部边疆抵御西夏的业绩当时广为流传。他能诗、能词、能文。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2.《岳阳楼记》是他贬到邓州后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的。滕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在防御西夏方面作过贡献,后被人诬陷,一贬再贬,于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文章就是从“谪”字下笔的。

三、朗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1.学生齐读《岳阳楼记》,校准字音。

教师引导: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可以通过重音和停连把握来读出文章的情感和气势,下面自己先在文章中勾画出重音和停连,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推荐一人陈述划分依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推荐一名同学陈述划分理由。

方法指导:关注句式特点,找规律。

师点拨:正如北宋诗人陈师道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岳阳楼记》的显著特点,即词句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有的是句内对偶,有的是句间对偶。这篇散文大量对偶的使用,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的标记再次朗读,注意把对偶的音律美读出来。

3.除了对偶句之外,有一些句子没有使用对偶,这体现了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

四、品关键词,体会情感

探究任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析其妙处。

探究方法:

1.朗读课文,圈画富有表现力的实词,思考其妙处。

2.标出文章中的虚词,小组讨论,明确每个虚词所领起的段落或句子情感的差异。

3.小组内探讨词语的妙处,形成结论,代表展示。

4.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用词之妙,入情入境。

成果展示:

1.实词

第2段“衔”和“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洞庭湖水以生命,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气势,具有动态美。第3段霏霏写出了雨的繁密,怒号写出了阴风呼啸之声、猛烈之势。

第4段”郁郁青青”写出了花草的茂盛青翠,长势很旺。

第4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有风和无风的美景,动静结合。

2.虚词

第2段“然则”一词则表现出转折的意味,由单纯写景,转而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若夫”这个发语词引发议论,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引出以下悲凉情境的描写。

第4段“至若”,引出了美丽的洞庭春晴图。“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描写色调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美丽画面。

第4段“而或”一词更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嗟夫”噫”等虚词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要读出慨叹的语气

五、合作探究,对比不同

探究任务与方法:

1.朗读课文第三、四段,给两幅图拟个小标题。

2.比较两段各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3.文章提到的与迁客骚人相反的人是什么人?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4.借助材料,理解作者情感及写作目的。

链接资料:

(1)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袁宏道《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