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共20张ppt).pptxVIP

第3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共20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文本梳理;;如何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诗歌阅读,首要的任务是理解。理解什么,最基本的是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其次是语言与技巧。理解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即诗中写了什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就是把握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什么情感,作者对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有怎样的态度。概括来说,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下面是本单元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人生际遇和诗篇中表露的情感态度。;篇目;篇目;;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四角度

1.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洞悉诗歌内涵的关键。曹操处乱世,《短歌行》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尽显他求贤统一天下的急切。陶渊明厌弃官场,《归园田居》(其一)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满是归田的欣喜。李白蔑视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傲岸尽显。杜甫历经沧桑,《登高》借“万里悲秋”叹尽漂泊。苏轼被贬黄州,《赤壁怀古》感慨人生如梦。辛弃疾壮志难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发问表达报国无门之憾。李清照国破家亡,《声声慢》(寻寻觅觅)用叠字诉尽孤独。了解他们的经历与时代,才能领会诗中真意。;2.理解诗歌情感,要了解作者的经历,体察忧乐情怀

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有许多共性的地方,对其作品写作的人生阶段的把握,能给我们提供解读诗歌内容情感的钥匙。

我国古代的士子,一般是早年读书,胸怀天下,四方结友,有壮志豪情。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或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或失意落第、叹忧写愁。接下来是宦游四方,羁旅行役,或想家思人,或念君忧国,或为官一方,或醉卧沙场。得意者谈建功立业,失意者言贬谪之愁。最后是离别官场,或颐养天年,或归隐山林,人生境况、生活感慨,自然成为诗歌的主题。;3.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思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抓诗眼,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忧”,流露出作者的人生之忧、人才之忧、功业之忧。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抓住了这些字词,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内心有不尽的伤感。;4.抓景、事、情,推导诗歌主旨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梧桐、西风、黄叶,本身就含有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雄奇奔放不同。;2.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江城子

苏轼

原序: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①,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②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朱康叔使君:朱寿昌,在鄂州为太守,清正爱民。东坡贬居黄州,与之往来甚密,成为至交。②《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既写景亦抒情,词人先状写雨后雪景,再由景写到人,最后三句独白作结,以雪喻人,可谓寓意深远。

B.“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雪景,也暗示词人自己的处境,欲借酒浇愁而不得。

C.本词上片虽没有一个雪字,通过外部自然环境和人物主观感受的烘托,却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描绘得淋漓尽致。

D.词的下片写有人正盛筵宾客,而自己却未能列席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