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政策.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外交政策

汇报人:XX

目录

外交政策的起源

外交政策的发展

外交政策的成就

外交政策的挑战

外交政策的未来展望

外交政策的起源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之际,正值冷战高峰,世界被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国选择与苏联结盟。

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格局

01

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政策,限制与中国的外交和贸易往来。

西方国家的孤立政策

02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遣志愿军参战,加深了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但也加剧了与西方的对立。

朝鲜战争的影响

03

外交政策的初步形成

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0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初步形成。

02

日内瓦会议的参与

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增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03

万隆会议的影响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1

中国与印度共同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石。

02

中国承诺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侵犯他国。

03

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04

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实现平等互利,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05

中国倡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的发展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外交

70年代提出“一条线,一大片”,联合抗苏

“一条线”战略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壮大反帝反殖力量

和平共处五项

确立和平外交,实行“一边倒”等策略

三大外交方针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推动国际合作,融入全球经济

对外开放政策

01

02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倡导新秩序,推动务实外交策略

多边外交布局

0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新型国际关系

多边外交的兴起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新中国多边外交的正式起步。

加入联合国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平台,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倡导一带一路

中国作为G20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多边合作解决国际问题。

参与G20峰会

外交政策的成就

第三章

国际地位的提升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积极参与G20、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升了国际话语权。

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形象和综合国力。

成功举办国际大型活动

01

02

03

重要外交事件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建交

重要外交事件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

01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02

双边关系的深化

中欧关系发展

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经贸、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中非友好合作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中美经贸合作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尽管存在分歧,但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仍持续发展。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深化了在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外交政策的挑战

第四章

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面临改革,新中国需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权力结构正由单极向多极转变,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构成挑战。

全球多极化趋势

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以及地区性冲突频发,增加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压力。

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外交政策的适应

随着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积极调整外交策略,以适应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应对国际关系变动

中国外交政策不断适应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如南海、朝鲜半岛等区域热点问题。

区域安全形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外交政策需适应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挑战

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力量对比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05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