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7单元 16 赤壁赋.pptx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7单元 16 赤壁赋.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大美品自然清韵悟哲思;16赤壁赋*登泰山记

赤壁赋;●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梳理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把握文章紧扣江水、明月来写景、抒情、说理的写法和“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

3.反复诵读,领会通过铺陈、排比形成的整饬之美,进而理解赋的文体特点。

4.体会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最终归于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悟“变与不变”的深刻哲理。背诵全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背景回眸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拓展]

1.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黄锦祥

2.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文学常识

1.赋

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调;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骈偶和藻饰是这一时期的特点;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这一时期的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风格清新流畅,《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2.既望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的十六称“既望”,“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而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晦”。;3.斗牛

斗牛即斗宿和牛宿,为星宿名。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并将其与青龙(苍龙)、朱雀、白虎、玄武相配,称为四象(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守护神),而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4.蜉蝣

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或生命渺小。;整体感知;1.初读印象

(1)开头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首句紧扣题目,写月夜十六日与客泛舟赤壁,点明出游的时间、人物、方式、地点。这是赋的常规写法。

(2)阅读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赤壁秋景图。

答:①意象:清风、水波、月、东山、斗牛、白露、江;②秋景图:文章描绘了一幅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呼应的赤壁秋景图,渲染了优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的氛围。;2.文脉梳理

阅读课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完善下图。;夯实基础

读准字音;文言积累

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词语;4.词类活用;活用类型;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今安在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5)凌万顷之茫然。(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译文: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恺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