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docx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

摘要:目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目标抽象,教、学、评不一致,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剖析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确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表现性任务,制订不同表现水平的评分规则。这些措施旨在为解决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推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12-0065-04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重点课题“基于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新评价方式研究”(川KZ20230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依据一定的事实,收集相关证据,做出合理判断。虽然以科学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满足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探究实践活动的要求,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仍面临着诸多挑战:①学习目标设定得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②实验任务与目标不匹配,任务设计随意化、零碎化,偏离目标,“教—学—评”不一致;③评价方式单一,没有摆脱纸笔测验的束缚。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在真实情境中,依据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1],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进阶过程的评价,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与实验探究活动紧密相连。为解决目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并进行以下探究,以期为教师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1.1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

表现性评价包括表现性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以及表现性评分规则三部分。表现性评价目标聚焦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旨在反映学生在本阶段应达到的思维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匹配。表现性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而在情境中设立的任务,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完成多项任务时的表现,判断学生对于目标的达成情况。表现性评分规则即评价标准,常以量表的形式呈现,便于教师衡量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和对于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自身在任务中的表现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1.2表现性评价的功能

表现性评价着重展现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实表现,检测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并促进其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表现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教学质量,实现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双重评价[2],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此外,表现性评价还能促进教师对课程、教学、评价的整合,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2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程序

2.1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应用。为此,表现性评价目标必须契合学科核心素养,反映持久性理解的概念。同时,评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

2.2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价目标具体化的关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表现性任务作为教学结构的核心,可以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情境、目标、角色、受众、表现五个结构要素进行设计。[3]例如,在“观察植物的叶”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及任务:植物园举办游园会(情境),主办方举办了植物叶片知识竞赛与展览大赛(目标),作为参赛选手(角色),你要面向各位观众(受众),介绍你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并展示你制作的叶片标本(表现)。此外,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设置真实的情境

真实的情境是设计表现性任务的关键,为学生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提供具体条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引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并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必须依托真实的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2合理安排任务难度和复杂度

设计表现性任务时,教师应超越简单积累知识的层次,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完成任务,同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表现性任务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要使学生无法基于现有经验独立完成,但通过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能协作完成。

2.3制订表现性评分规则

表现性评分规则既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教与学生的学。明确的评分规则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因此,制订表现性评分规则时,教师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