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主流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比较分析.docx

中美高中主流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比较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高中主流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从教材所选取科学家素材的数量、内涵、呈现位置、图片类型四个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2019年版)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生物:生命的动力》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两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并为我国科学家素材的编制与教科书教育价值的挖掘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家素材;高中生物学教材;科学家形象;栏目呈现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5-0075-03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科学家是生物科学史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研究思路、方法,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揭示的科学本质等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学生物学教材中都使用了科学家素材,但不同国家在编写教材时,对科学家素材的选用标准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版本的教材所选用的素材也不尽相同。因此,整理教材中的科学家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

鉴于此,本文拟以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以下简称“中版教材”)与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DynamicsofLife)(以下简称“美版教材”)为例,对中美两个版本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选用进行对比分析。

1科学家素材文字分析

1.1素材内容比较

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中美生物学教材中文字部分科学家素材的应用情况,分析得出:美版教材中科学家总数(n=118)略多于中版教材(n=115),中版教材科学家集中于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3,美版教材多集中于上册,素材内容呈现多样化,均包含科学家的成果、意义、方法、精神、图片、格言(见表1)。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选用科学家素材基本情况,有关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描述占比均最大,中版教材对成果的叙述较详细,美版教材更为简洁,常用句式为“某位科学家发现了……”进行描述,如“尤金·肯尼迪(Eugenekennedy)发现了进行细胞呼吸的线粒体”。其次,美版教材更加注重对科学家研究意义与价值的描述,共占比29.67%,主要突出科学家在生物科学史中的贡献,如“乔安妮·乔瑞(JoanneChory)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庄稼产量”。而中版教材较侧重对科学家精神的渲染,为学生树立正面的科学家榜样,多次出现“经过10年的努力”“几百次实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等描述强调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相关的叙述占比均位列第三,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将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同时,两国教材均采用少量的科学家图片与格言,直观地塑造科学家形象。最后,有关大篇幅的科学家生平介绍,中版教材有6处,美版教材没有体现,我国教材着重突出科学家的合作精神和总体贡献,降低了个人崇拜倾向。

1.2素材位置比较

两国教材中科学家素材所处位置较为灵活,包括绪论、正文、栏目、时间轴、习题五大类(见表2),中版教材栏目板块中的科学家素材最多,美版教材正文与时间轴中的素材较多。

在绪论处,中版教材通过“科学家访谈”的形式塑造了施一公、袁隆平、许智宏等院士不畏险阻、团结互助、锲而不舍的中国科学家形象,同时结尾处“对高中生的寄语”又可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提高对科学家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孙儒泳教授勉励学生“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中美两国教材正文中有关科学家的叙述比重均位列第二,体现了对生物学科学发展历史的重视。以DNA结构的发现历程为例,中版教材详尽描述了五位科学家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贡献,突出研究历程的曲折性与科学发展的自我否定性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相比之下,美版教材则集中描述了富兰克林(RosalindEFrankLin)、沃森(JamesD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H.C.Crick)三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内容叙述较为简洁自然,并专门介绍富兰克林对DNA模型的贡献,强调女性科学家在科学史中的地位,反映了重视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

中版教材栏目版块中的科学家素材呈现更丰富、全面,且栏目的呈现较为细致多样,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学科交叉”“生物科学史话”“生物科技发展”板块中均有针对科学家的介绍;相比之下,美版教材栏目板块的科学家素材仅九处,分布于“生物学前沿”“野外调查”专栏中,例如,在“生物学前沿”专栏科普了托马斯·马蒂森(ThomasMattiesen)研发出了组织工程心脏,在“野外调查”栏目中介绍了解剖学家通过尸检帮助科学家研究鲸鱼。

以“时间轴”呈现科学家素材是美版教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