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文化自信: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学习和实践格物致知精神。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了解演讲者的主要观点,梳理演讲者的思路,理解列举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重点)
◎审美创造:体会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感受其逻辑固密的思辨之美。(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丁肇中发表了一次演讲,分享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道路上实践实验精神的经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缅怀”“彷徨”“不知所措”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丁肇(zhào)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他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并因此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收到来稿近千篇。《瞭望》周刊海外版对部分来稿进行了刊登,在海内外产生热烈的反响。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文章,授予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
2.目标任务二:自主阅读,把握内容。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征文获奖转入本次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先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再以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为证,阐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一层(2—5):阐述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不重视格物致知,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分析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现身说法,表明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总结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对中国新一代提出殷切希望。
◎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3.目标任务三:再读课文,梳理思路。
◎阅读全文,梳理演讲者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①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②王阳明③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计划,要有目标作为向导
◎请仔细阅读第6—10段,简要说说这一部分的演讲思路。
4.目标任务四:品析方法,体会语言。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举了多个例子,试简要分析其对观点的印证作用。
事例
印证作用
王阳明“格”竹失败(第4段)
说明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他们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进而证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第8段)
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中国学生往往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第11段)
说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进而从反面证明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作者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恐慌的经历(第12段)
说明埋头读书对研究、对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而证明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①演讲注重沟通、交流,演讲者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②演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本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及表达效果。
例句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常常不知所措了。
分析
“大都”指大部分,从范围上限制,指多数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不是全部,体现了论述性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往往”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指的是中国学生通常情况下功课成绩好,考试分数高,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论述性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风格
这篇演讲词在遣词造句上运用了很多表限制的词语,表现出准确、严谨的特点;同时,因为是在庄重的大会上的演讲,知识性、逻辑性较强,用语准确、严谨。
效果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性。
5.目标任务五:深读课文,体会意义。
◎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所决定的;②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③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写作 学写故事.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docx
-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9 登勃朗峰.docx
- 重难点11 几何压轴题一 全等模型(16种模型题型汇总+专题训练+13种模型解析)(原卷版).docx
- 专题1.7 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最值问题【八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docx
- 专题1.2 等边三角形【十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docx
- 专题1.11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提升卷(北师大版)(原卷版).docx
- 抢分秘籍18 二次函数中平移、翻折、旋转综合问题(三大题型)(原卷版).docx
- 章节检测验收卷二 方程与不等式(测试)(原卷版).docx
- 章节检测验收卷一 数与式(测试)(解析版).docx
- 章节检测验收卷一 数与式(测试)(原卷版).docx
- 专题1.11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提升卷(北师大版)(解析版).docx
- 专题1.8 等腰三角形常用作辅助线方法【七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