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鉴赏诗歌形象(二)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pptxVIP

第四讲 鉴赏诗歌形象(二)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一、考情概览;二、人物形象;1、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形象类型;练习:下列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鉴赏人物形象的步骤与角度;练习:;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3、抓描写: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5、联系诗人处境,辅助理解人物: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6、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3、塑造人物形象的五方法;(2)环境烘托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3)抒情方式

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情于事,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对比衬托

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败;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5)比兴手法

如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思远恨别之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事,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练习:;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

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

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三、事物形象;;1、分析事物形象的步骤;练习:;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二者经历相似,都备受磨难而后成才:魏征命运多舛,先后侍奉过多个主君,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成为国之栋梁;苦笋自小在林间长成,虽然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二者价值相似,都各尽其功用:;魏征辅佐君王,直言劝谏,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被人使用。将苦笋与魏征类比,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对魏征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苦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无论是苦笋还是魏征,都与诗人自己有着相似之处。这位“位卑未敢忘忧国”,至死还在告诫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在官场也是耿介敢谏的,只是生逢南宋,报国无门罢了。;同时苦竹还具有“苦节”等象征意蕴。对苦节的崇尚,让诗人发出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的感慨。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抱怨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