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耶稣会士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docxVIP

试论耶稣会士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耶稣会士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1582年(明万历十年),著名的意大利学者和圣头大会士马槽来到中国,将中西文化交流引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时,传教士们要进入泱泱中华帝国,首先面临的是语言不相通、音韵不相协的窘境。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独成体系,且窒碍难通。为了在中国立足,利玛窦等早期来华耶稣会士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语言,一方面开始了编纂中西文字、词典的学术活动。 最早编纂中西文字、词典的耶稣会士是利玛窦和罗明坚(P.Michel Ruggieri,意大利人),他们合作的成果是Dizionario Portoghese-Chiness(中文书名为《平常问答词意》)。这是一部葡华、华葡词典,也是耶稣会士编纂的第一部双语词典,并用中国纸书写。在这部书中,利玛窦和罗明坚把葡萄牙文译成中文,把中文译成葡萄牙文,字、词依照字母顺序排列,并首创用拉丁文拼出汉字读音的方法。这部词典对中国文字学和辞书编纂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手抄本现藏罗马耶稣会档案室。 利玛窦后来又与另一个意大利籍耶稣会士郭居静(L.Cattaneo)联手编纂了一部辞书。郭居静,字仰凤,史载其人学问高深,且身材魁伟,髯长而美,被与其友好的中国士大夫尊称为郭仰老。他与利玛窦合编了Vocabularium ordine alphabetico europaeo more corcinnatum,et per accentus suos digestum(中文书名为《西文拼音华语字典》)。这是本按照拉丁字母和中文读音编排的中文音韵字典。是书的完成,为此后来华的传教士学习中文提供了方便。由于明末来华耶稣会士中,有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德国人等,为了使来自不同国度的传教士尽快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利玛窦认为用天主教仪式中统一使用的拉丁语来给汉语注音是最好的方法,并将这一意图付诸《西文拼音华语字典》。 以上所说的两部耶稣会士编纂的中西文字、词典只是稿本,虽未付梓,但却是欧洲人从事中西文字、词典编纂的初步尝试。 万历三十三年(1605),利玛窦独力完成《西字奇迹》一卷的编撰。这也是以拉丁语给汉字注音的字典,列声母26,韵母43,次音4,声调符号5。这种辞书编纂方法,逐渐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注意。 利玛窦是位学识渊博、汉化程度极深的欧洲传教士,是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奠基人(第一次是唐朝景教传入,第二次是元朝也里可温传入)。他编纂中西文字、词典,主要目的是供来华耶稣会士学习汉语之用。由于各种原因,他不可能将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辞书编纂,这项工作只有由其他耶稣会士们来继续进行。 在利玛窦完成《西字奇迹》之后20年,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尼阁(N.Trigault)编纂的一部卓有影响的辞书《西儒耳目资》在杭州付梓。 金尼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不久又奉命返回罗马,向教皇及耶稣会总会长报告中国教务。在欧洲滞留期间,金尼阁奔走于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向社会各界募集了各类书籍7000余部。已故台湾著名学者方豪先生曾撰写《明季西书七千部流入中国考》一文,评说这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由此亦可见金尼阁醉心于西学东传已超过了传播宗教。 万历四十六年(1618),金尼阁携西书二度来华。此后其走遍南昌、建昌、韶州、杭州、开封及山西、陕西二省各地,并在绛州、西安、杭州设印刷厂出版图书。可见金尼阁是来华耶稣会士中以学术辅传教的典型。 金尼阁的学术著作,有天文历法类如《推历年瞻礼法》;文学类如《意拾喻言》(意拾即“伊索”另译)。然而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辞书《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对中国传统学术之一,被人称之为“绝学”的音韵学极有研究。他说:“余应中国教友之请,曾以汉文编一字典,……凡三册,使汉字与吾邦之元音接近,俾中国人得于三日内通晓西洋文字之系统。”(见DehaisnesVie du P.Nicolaus Trigault)这部用中文编纂的字典列29个字母,其中元音5个,辅音20个,汉语不用的辅音4个,并附《万国音韵活图》、《中原音韵活图》、《音韵经纬总局》、《音韵经纬全局》、《四品切法》、《列音韵谱》等。注音大体和利玛窦的注音相同,并标注中国五声。这种将西方语言研究方法融入中国文字研究的方法,使中国学人耳目一新,也给中国辞书的编纂注入了新的内容。 金尼阁撰《西儒耳目资》曾三易其稿,《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存目二著录。《四库总目提要》云:“残阙颇多,并非完书。”可见当时流传较少。民国22年,北京大学与北平图书馆重为影印。伦敦皇家图书馆、梵蒂冈图书馆及巴黎国家图书馆亦有残本。 清朝定鼎北京以后,来华耶稣会士编纂的中西文字、词典主要有:门采尔撰Sylloge Minutiarum Lexici Latino-Sinico Character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