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常识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察举、征辟、举孝廉等科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出适合的人才。1.汉代实行察举制,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2.清代以后实行科举制,根据成绩分为四类:-乡试(秋季):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区每年举行一次,通过考察学生的才智、学问和能力来决定是否能进入下一级别考试;-会试(春季):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每三年进行一次,通过考察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才艺来决定是否能进入下一级别考试;-天下
古代文化常识
o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 ( bì),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o例如:(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2)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o (3)刘表辟为从事祭酒。(二模翻译题) ★征、辟:一般情况应译为“征召”。
o有些学生错误理解为“刘表辟”是一个人物。
一.科举考试
o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 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
o 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 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 隋文帝废除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 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 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吏、 三吏、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 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 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用经义,元、 明、清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 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的 《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改变科 举办法,废止八股。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 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
院 试
乡 试(秋闱)
会 试(春 闱)
殿试
考场
府、县
省城
礼部
宫殿
主考人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 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儒 生)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秀 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o 明清科举简表
院 试
乡 试
会 试
殿试
日期
三年之内 两次
子、卯、
午、酉年
八月,桂
榜
乡试次年
三月,杏
榜
会试同年
四月,金
榜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二名
榜眼
第三名
探花
o 3.学校与教师
古代学校有“庠” (xáing)、 “序” 、“太学” 。“庠”和“ 序”是地方学校。例如:
o 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促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齐恒晋文之 事》)
“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例如:
o 因人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 传》)
o 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 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 授、博士、直进、助教等。例如: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o古代文化知识——科举制度(二)
o【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 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 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 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 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 讳,称秀才为茂才)
o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 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 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 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
o【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 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 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 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o【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 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 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 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o【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 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古 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o【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 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 《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 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o【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 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 称鼎元。
o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 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 套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