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杨府君阙新考.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杨府君阙新考 双阳福江位于夹江县东南10公里处的甘禄市双北村。俗称“双碑”:一为杨宗阙;一为杨畅阙。阙高5.07米,宽1.37米,两阙相距1.29米。由阙座、阙身、阙盖、阙檐、阙顶等组成。形制甚古,风蚀严重,阙面龙虎图案及斗拱等,仅能辨其梗概。 据《夹江县志》载:“二杨墓,县南二十里响堂坝,有碑二,其一镌:‘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十六字;其一镌:‘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十五字,俱隶书,碑石尚存。”现杨畅阙已全无字迹,杨宗阙正面镌:“汉故益□牧杨府君讳宗字□仲墓□”十五字,其中“州”、“德”、“道”三字俱缺,“牧”字左下角稍缺,余皆清晰可辨。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笔者在对二杨阙的查证中,发现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仅就杨宗阙铭文来看,已明显地发生矛盾::《夹江县志》中载杨宗为益州太守,而现存杨宗阙上铭文,则又刻着益州牧。是太守?还是州牧?使人莫衷一是。经查有关史籍,记载也出现分歧,称杨宗为益州太守的,有宋赵明诚的《金石录》,郑樵的《通志》,王象之的《舆地碑目》,明叶奕苞的《金石录补》,曹学佺的《蜀中广记》,清冯登府的《金石综例》,李富孙的《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刘宝楠的《汉石例》,清《嘉庆一统志》及《四川通志》等。赵明诚的《金石录》中“汉益州太守杨宗墓阙铭”下载:“右杨宗墓阙铭在蜀中,共十六字云: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阙。汶阳李长茂为蜀使者,罢归,以此本见遗。长茂名公年,东州善士”;称杨宗为益州牧的,有清刘喜海的《金石苑》,赵之谦的《补寰宇访碑录》等。刘喜海字燕亭,曾亲来夹江二杨阙观赏并拓片,末有说明云:“右汉二杨阙,在夹江东十里墓前,题云:汉故益州牧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阙。‘牧,字左 汉时设郡,郡的长官称太守,又称府君。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杂论”载:“府君者,汉时太守之称。”《三国志》:孙坚袭荆州刺史王、睿,睿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孙策进军豫章,华歆为太守,葛巾迎策,策谓歆曰: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钱氏曰:汉时郡国首相称府君,亦称明府。”《后汉书》卷五十七《张湛传》载:“在郡修典礼,设教条,政化大行。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主薄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李贤注曰:郡守所居曰府,府者尊高之称。”可见府君或明府,乃是汉时太守的尊称。 至于州牧,汉代则称使君。《后汉书》卷六十一《郭伋》载:“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伋问儿童:何自远起?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可见使君乃汉时州牧的尊称。 综上所述:府君乃太守的尊称,使君乃州牧的尊称。但这只是汉魏六朝时的称谓,到了唐代,便不用这个成例了。唐以后,不论什么官爵,死后都可称为府君,就是没有官爵的,他的子孙也可称其先世为府君。清王苞孙《碑版广例》卷七“通称府君例”云:“汉恺首相府称府君,降及六朝魏晋,犹沿其例,故称府君者至少。此例自唐而变,文中子(隋王通之私谥)称其上世铜川府君等。虽在隋世,然‘中书’之说,真赝不可知。唐一代碑版,在今传世者至多,不论其人文武大小,贤愚贵贱,通谓之府君。今世俗所称,皆唐之遗风也。”可见到了唐代,府君已成了殁后的通称。杨仲修是唐以后的人,自然承袭了唐代的遗风,因此在重建杨宗阙时,把太守改成州牧后,却忽略了杨阙的时代性,没有把府君改成使君,以致出现了铭文中称谓不符汉例的现象,流露了更改铭文的蛛丝马迹,可是正在这一点上,使我们找到了铭文前后不符的原因所在,要不然,这桩疑案是难以澄清的。 总起来说,杨宗阙原来的铭文称谓是益州太守,南宋时,杨仲修把它改成了益州牧。刘喜海来夹江观赏时,拓的是现存的杨宗阙铭文,所以就和原来的铭文不相符合了。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