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_T 4074-2014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SN_T 4074-2014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4074—2014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ndentification of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avenae2014-11-19 发布2015-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涂层查真伙 SN/T 4074—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瑾、龚强、田茜、王昕、白雪、姜金林、周慧平、彭梓、谭建锡、钟国强、章桂明、张祥林、朱金国。I SN/T 4074—2014燕麦全蚀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燕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avenae)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的种苗、种子及混杂的植物残体中的燕麦全蚀病菌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809进出境植物种子检疫规程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规范SN/T25893燕麦全蚀病菌基本信息学名:Gaemannomydes graminis var.avenae(E.M.Turner)Denni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菌目(Sphaeriales)、间座壳科(Diaporthaceae)、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ms)。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组织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禾草的整个生育期及其各个部位均可受到侵染。燕麦全蚀病菌的其他信息见附录A。4方法原理根据植株的植株病状进行现场检验,并采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测定对植物种苗、植物种子及混杂的植物残体中的燕麦全蚀病菌进行判定。5仪器和耗材5.1仪器设备PCR仪、超净工作台、体视显微镜、灭菌锅、制冰机、核酸蛋白分析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小型离心机、超低温冰箱、人工气候培养箱、常规冰箱、旋涡震荡器、微量进样器、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酶标仪。5.2主要试剂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PCR缓冲液、dNTPs(dATP、dTTP、dCTP、dGTP)、TaqDNA聚合酶,PDA培养基、PDB培养基、0.001%吐温20-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B。1 SN/T 4074—20146抽样按照SN/T1809及SN/T2122规定进行取样。7病菌的鉴定7.1种苗检验7.1.1症状检查观察植株是否带有典型或疑似全蚀病的症状,症状见第A.2章。7.1.2形态学特征切取生长有典型或疑似症状植株的染病部位,进行菌丝体和子囊壳的观察,对子囊壳进行徒手切片镜检。菌丝体形态有两种,少数为纤细而灰色,大多数是厚壁、粗壮的黑褐色菌丝,菌丝体常形成黑色的菌丝束、菌丝团,多呈锐角分支、在主支和侧支交界处各产生一横隔形成“入”形的菌丝体(见第C.2章)。瓶梗和瓶梗孢子:较多的是单个的瓶梗侧生在菌丝上,也有松散地集生在菌丝的分支处或菌丝末端呈穗状。瓶梗基部窄缩,中下部较宽、向上渐窄,端部为领带状。瓶梗孢子为(3μm~7μm)×(1 μm~2μm),弯曲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子囊壳埋生于叶鞘内,烧瓶状,有弯曲的柱状喙部伸出于寄主组织之外,子囊壳表面有栗褐色毛绒状物,子囊壳黑色,直径330μm~550μm。子囊2~8个,子囊平行排列于子囊腔内,棒状,无色,直形或弯曲,有多数线状侧丝,子囊大小为(110μm~150μm)×(12μm~16μm)(见附录C.3)。接触液态水时,子囊壁溶化,子囊孢子射出。子囊孢子成束或分散排列,丝状,无色,略弯,多胞有3~7个假隔膜,(110μm~130μm)×(2.5μm~3.5μm)。有时子囊孢子萌发时,产生小形单胞、镰形或新月形分生孢子。7.1.3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取待检样品的根、茎基部或叶鞘等部位(如有明显染病症状的部位应取染病部位)切成1cm长的小段,用蒸馏水冲洗掉表面的泥土杂物后,用0.1%次氯酸钠或70%乙醇消毒1min2min,无菌水冲洗3次后,滤纸吸干水分,用灭菌解剖刀横切成1mm~5mm的小片,放置在PD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 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