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胀”医案62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肺胀”医案62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肺胀医案62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厚昆子年四岁,忘其住址。 病名:冒风夹惊。 原因:素有暮汗,庚申二月十三日寐醒即起,出外冒风,陡闻爆竹而惊。 症候:一起即身热咳嗽,时发惊窜,咯痰不爽,状似欲痉而不痉。 诊断:指纹紫,脉搏数,此伏气在于肝胆,猝因风邪而起。 疗法:以荷、蒡、蝉、豉、前、桔、象贝等疏风开痰为君,桑、丹、藤、竹、栀、银等清泄肝胆以佐之。 处方:苏薄荷五分炒牛蒡六分净蝉衣四分淡香豉八分前胡八分苦桔梗四分象贝五分焦山栀八分冬桑叶一钱粉丹皮八分双钩藤一钱银花八分鲜淡竹叶十片 复诊:一剂即汗,身热虽减,痰嗽如前,急进三汁饮顺气降痰。 次方:生莱菔汁生雅梨汁各两大瓢鲜薄荷汁四滴重汤炖十余沸,温服。 三诊:溏便五次,咳大减。 转气逆,微呻多眠,喉有痰声,口渴喜饮,此热壅肺也,仍进清肺降痰。 三方:甜葶苈五分川象贝各五分马兜铃八分银花八分净蝉衣四分冬瓜子一钱鲜茅根二钱鲜芦根三钱鲜竹叶十片 另用西月石三厘制雄精一厘川贝母四厘生白矾二厘研匀,药汤调下。 四诊:服后吐痰三口,上午热减,下午热起,气逆殊甚,口渴汗粘,指纹紫青,防有肺胀之险,急进加减苇茎汤消息之。 四方:活水芦根一两冬瓜子一两鲜枇杷叶一两,去毛筋净 五诊:上午喘减,咳加多汗,头额之热已轻,姑进辛凉宣达、降胃清热法。 五方:银花八分连翘一钱蝉衣五分前胡八分焦山栀一钱枳实八分竹茹一钱竺黄八分知母一钱马兜铃七分净查肉一钱 先用鲜枇杷叶五钱鲜茅芦根各五钱鲜竹叶三十片煎汤代水。 六诊:昨日下午热势未作,小溲清者渐红,眠少,气逆大平,夜间口渴不作,清晨热势更衰,惟咳仍多。 六方:前方去蝉衣、焦栀、知母,加光杏仁一钱、川贝钱半。 七诊:热又较盛,咳气微促,颧赤、唇干、小溲红,仍仿前法加减。 七方:银花一钱连翘一钱蝉衣五分前胡八分栝蒌皮一钱枳实八分淡竹茹一钱知母一钱马兜铃一钱焦山栀一钱枯芩八分冬瓜子钱半象贝八分 先用鲜茅、芦根各五钱煎汤代水。 效果:二十日服后,大便一次,乃七日前积矢也。再服二煎,廿一晨吐痰甚多,其热全清而愈。 廉按:此即俗称急惊风之候。 综观是症,明是蕴热挟痰凌肺作胀,早用二方清润,反致邪不外达,叠次以清宣降胃涤痰而应,可见小儿痰症之不易肃清也。 惟其不易肃清,所以先后之间不容欲速,欲速则不达,有如是者,可为病家欲求速效者炯鉴。 周镇 2 李某,男,61岁。初诊2009年4月27日。 主诉:反复气急、喘促3年余。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气急、气促,诊断为两肺间质性肺炎。近3年来反复出现气急、气促,偶伴咳嗽、痰少,经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 现症:气急、喘促,咳嗽,痰白、量多,纳可,寐欠佳,二便调。舌淡白,苔白腻,脉滑。 中医诊断:喘病。 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 辨证:肺肾两虚。 治法及方药: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健脾安神。三桑汤加减合甘麦大枣汤。 桑白皮9g 桑椹子9g 桑寄生12g 青皮9g 陈皮9g 嫩射干9g 姜竹茹9g 猪苓12g 茯苓9g 炙款冬花9g 炙紫菀9g 淫羊藿9g 女贞子12g 杜仲9g 浮小麦30g 炙甘草9g 大枣12g 14剂 二诊(2009年5月9日)服药14剂,气急、喘促缓解,偶有咳嗽,痰少,寐欠安,二便可。 舌淡白,苔白腻,脉滑。 桑白皮9g 桑椹子9g 桑寄生12g 青皮9g 陈皮9g 嫩射干9g 姜半夏9g 佛耳草12g 藿香9g 薏苡仁12g 猪苓12g 茯苓9g 浮小麦30g 炙甘草9g 大枣12g 14剂 随访药后诸症均愈,2月未发。 【按语】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肺纤维化”病名,但根据此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可以归属于咳嗽、喘病、痰饮、肺痿、肺痹、肺胀等病范畴,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其病机复杂,病情亦复杂,常有热毒、痰浊、瘀 血、正虚相互勾结,而致本虚标实。 在疾病缓解期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加大益气固本之力,方能恰到好处,邪去正安。 在临证中,需重视对本病的预防和调护,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适当锻炼,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煎炸食品,戒烟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邵长荣 3 郦某,男,68岁。 初诊:1991年11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二十余年,加剧3年,3天前又因感冒诱发。刻下咳喘夜重,痰黏稠,咯吐不爽,咽燥口干。 已往发病冬重夏轻,曾被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诊查:息急气短,动则喘甚,面暗,胸形如桶,膈下肿满,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滑数。 肺音低粗,两肺底有细湿啰音。×片肺透亮明显增加,横膈明显下降,肺纹理明显增粗。 辨证:外感引动伏痰,痰热瘀血,互阻肺络,肺失宣降。 治法:宣降肺气,涤痰逐瘀。 处方:炙麻黄9g炙苏子15g杏仁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