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教学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1.夏王朝,中国黄河流域中流地区。 2.商朝(约公元前 1600—前 1046 年)以河南中部和北部为中心 3.周 (约前 1046—前 256 年)先后以丰、镐(今西安西南)为都 4. 东周 (公元前 770 年迁都到洛邑) 5.秦灭六国(公元前 221 年), 建立中央集权大帝国。 6.西汉(前 206—25年),建都长安。 7. 东汉(25—220 年)又统一全国。 建都洛阳。 第1章 先秦及秦汉时期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园林文化背景 一、历史背景 二、园林文化背景 (一)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上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产生精神崇拜。把崇拜对象视为神灵的化身。例如,狩猎时期的动物、原始农耕时期的植物,都作为美的装饰纹样出现在陶器上。 西周时期,把大自然环境作为整体的生态美来认识。《诗经·小雅》收集了早期民歌表现山水审美观念的萌芽情况,比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万物本源理论学说, 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哲学观点。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哲学观点, ,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即所谓的“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 (二)三大思想的影响 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还有 3 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和“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是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理论与汉代儒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又演绎为“天人感应”说。 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古人的“自然观”。 君子比德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用大自然山林川泽美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 神仙思想 产生于战国末,盛行于秦、汉。产生主要原因:一是战国末期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人们产生的苦闷感,想要逃避不满的现实。神仙思想是原始宗教中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秦汉之际,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神奇,流传最广,成为中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东海仙山相传在今山东蓬莱市一带的渤海海域,包括蓬莱、方丈、瀛洲、岱舆和园峤。 这五座仙山漂浮于海上,随波逐流,动荡不定。 之后其中二仙山飘到北极沉没海底,只剩下方丈、瀛洲、蓬莱三仙山了。 昆仑山在今新疆境内,西接帕米尔高原,东面延伸到青海。 据《山海经》记载,昆仑山上居住着西王母 “瑶池”作为她的定居。 据说,周穆王巡游天下之时,曾“升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即黄帝在山上所建成的宫城———悬圃,并到瑶池会见西王母。 在园林中摹拟的神仙境界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的皇家园林,对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3) 一、商代的园林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是园林的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以后,尽管游观功能提升,但其他的最初功能一直沿袭到秦汉时期的大型皇家园林中。 此外,园圃也其中一个源头。 在这 3 个源头中,囿和园圃属于生产基底的范畴,它们的运作具有经济的意义。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在其生产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幼年发展期的始终。 所以,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 第二节 先秦时期园林 (一)囿 “囿”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 在人类起源中,狩猎是原始人获得生活资料的手段。 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统治阶级把狩猎转化为一种娱乐活动,同时还兼有征战演习、军事训练的意义。 《诗经》中有:“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养需要有更为坚固的藩篱以防野兽逃逸,故《说文》解释囿为“苑有垣也”。 商、周时畜牧业发达。 周王室设置专用的“牧地”由“囿人”专门管理。 囿除了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之外,还兼有“游”的功能。 * (二)台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台形成原因:山体量大、巍峨高耸仿佛有一种拔地通天、不可抗拒的力量。崇拜高山,山高入云霄, 被人们设想为天神在人间居所。 所以, 在上古时代人们都崇拜高山。先民崇奉山岳,原因如下:1.山高势险犹如通往天庭 2.高山能兴云作雨犹如神灵。因此, 用隆重的礼仪来祭祀它们。 选高山定为“四岳”, 又演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